2025年5月25日,北京西、南宁至越南河内(嘉林)站的国际旅客列车将重启轰鸣。这条时隔五年再度贯通的“钢铁丝路”,不仅延续了1955年中越铁路联运的历史血脉,更以“一日千里”的速度重塑两国互联互通格局。列车全程396公里,途经南宁、凭祥、同登等8个站点,将跨境通行时间压缩至11小时。中越双边贸易额连续四年突破2000亿美元,2024年达2606.5亿美元的数字背后,是铁路运输成本降低20%、通关效率提升40%的硬核支撑。这条“黄金走廊”的重启,恰似一把钥匙,打开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大门。
列车穿越的不仅是地理边界,更是民心交融的纽带。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广西凭祥铁路口岸进出口货运量达18.3万吨,同比增长近两倍,其中中越班列占比超五成。越南水果商阮氏香的故事颇具代表性:她的榴莲通过铁路班列从谅山直达南宁,运输时间从海运的7天缩短至12小时,损耗率从15%降至3%。对于普通民众而言,这趟列车让“跨境上班”成为可能——广西东兴市超千名越南务工者每日搭乘班列往返,月均收入增长30%。更令人动容的是,列车途经的凭祥友谊关,见证了中越留学生互访人数年增50%,文化交流活动场次翻倍的盛况。
铁路的轰鸣声中,中越产业链正深度耦合。在广西崇左,中国—东盟青年产业园内,越南进口的腰果仁经铁路直达,经中国企业的深加工后,制成巧克力涂层坚果返销越南,附加值提升300%。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广西对越机电产品出口增长25%,其中70%通过铁路运输。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产业格局,在北部湾经济区与越南北部重点经济带间愈发清晰:中国的电子元器件、越南的纺织原料在铁路班列上完成“无缝对接”,形成年产值超500亿元的跨境产业链。
站在新的历史坐标上,这趟列车承载着更深远的战略意义。它不仅是运输通道,更是“一带一路”与越南“两廊一圈”规划的对接纽带。越南计划修建的3条1435毫米轨距铁路,将与中老铁路标准接轨,未来或实现“一票畅行”中国—东盟。更值得期待的是,列车复开将带动沿线智慧口岸建设,南宁至河内段有望在2026年实现电子客票全覆盖,通关时间再压缩30%。这种“硬件联通”与“软件升级”的双重变革,正让中越命运共同体从愿景走向现实。
当汽笛声再次响彻凭祥口岸,中越国际旅客列车正以110公里的时速,穿越历史与未来的时空隧道。从1955年首趟联运列车到2025年的智能班列,变的是技术迭代,不变的是“同志加兄弟”的深情厚谊。这条“钢铁动脉”不仅让“早上喝南宁老友粉,晚上尝河内春卷”成为生活日常,更让“山海相连、命运与共”的东方智慧在车轮下生根发芽。未来,随着中越铁路合作的深化,这条跨境走廊必将为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注入更强动能。(黄斌林)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