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初,湖北十堰东站的候车厅内,旅客们手提“小红筐”的景象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筐中满载的汉江樱桃,不仅承载着游客的采摘乐趣,更折射出高铁经济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

果农清晨采摘的樱桃,通过高铁“绿色通道”当天即可抵达北京、上海等城市,运输时效缩短至2.5小时,价格翻倍增长,年产值突破3000万元。高铁的“蚂蚁搬家式运输”不仅破解了农产品“出山难”,更让地方特产突破地域限制,成为全国消费者的“舌尖宠儿”。

高铁带来的不仅是运输效率的提升,更催化了产业链的延伸与整合。十堰以樱桃节为媒介,通过举办摄影、文创设计等活动,打造“喜樱樱”品牌IP,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高铁+节庆+物流”的模式,将分散的农户与全国市场高效链接,形成生产、运输、销售、品牌建设的闭环,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

十堰的实践背后,是高铁网络对区域经济格局的重塑。汉十高铁作为连接武汉与西安的动脉,已使十堰成为鄂豫陕渝毗邻地区的交通枢纽。未来,随着2026年西十高铁的通车,十堰至西安将实现1小时直达,武汉至西安缩短至2小时,进一步打通长江中游与关中平原的联动通道。交通优势的叠加,不仅助力农产品外销,更吸引资本、技术、人才向十堰集聚,推动物流、旅游、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崛起,为区域协调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十堰樱桃的“出圈”,揭示了乡村振兴的一条新路径。以高铁为纽带,整合资源、激活要素、创新业态,这一模式的成功,离不开政策支持、技术创新以及农民主体性的发挥。展望未来,随着“四省通衢”交通网络的完善,十堰有望成为中西部乡村振兴的标杆,而其经验亦可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唯有打通“最后一公里”,才能让更多“山货”走出这片地域。

十堰樱桃的“高铁之旅”,是交通强国战略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的缩影。当更多“小红筐”通过高铁驶向全国,乡村振兴的画卷必将愈发绚丽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