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百万标箱的海铁联运数据提前9天达成,长三角正以钢铁动脉与蓝色海洋的完美联动,书写着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新篇章。2025年,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用一场运输模式的革新,让长三角在全球贸易版图上的坐标愈发清晰,也为我国外向型经济注入澎湃动能。

这场物流变革的核心,在于铁路与港口的深度融合。上铁集团摒弃传统单一运输思维,将铁路的稳定性与港口的通达性有机结合。通过固定机班、精准发车,让货物运输如同精密运转的时钟,与船舶装卸、航运时刻表无缝对接;“满轴”列车与“双快”模式的推行,更是打破了以往运输效率的瓶颈,使得每一寸运输资源都得到高效利用。95条班列线路纵横交错,像一张紧密的网络,将长三角的制造优势与世界市场需求紧密相连,让白色家电、光伏组件等“中国制造”搭乘班列快速驶向全球。

海铁联运的发展,不仅是运输效率的提升,更是一场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对企业而言,稳定的运输时效和降低的物流成本,直接转化为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价格竞争力与交付信誉;对社会来说,铁路与水路运输的协同,有效减少了公路运输带来的拥堵与碳排放,为绿色发展贡献力量。在全球供应链面临诸多不确定性的当下,长三角海铁联运保障了货物运输的稳定畅通,成为我国外贸出口持续向好的“稳定器”。

从战略层面看,长三角海铁联运的蓬勃发展,是我国参与全球经济竞争的重要支撑。它不仅是商品流通的通道,更是我国产业优势向国际市场延伸的纽带。通过高效的运输网络,我国制造业的规模效应与技术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同时,这也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提供了实践范本,展现了中国在国际物流与贸易合作中的担当与智慧。

站在新的发展节点,长三角海铁联运的每一次提速,都是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回应。未来,随着运输网络的进一步织密、运输技术的不断迭代,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必将持续释放海铁联运的潜力,让中国制造的“出海之路”更加宽广,奏响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时代强音。(张露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