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日,由中铁十一局承建的西(安)十(堰)高铁汉江特大桥顺利合龙。汉江特大桥位于湖北省十堰市,全长917.45米,两座主塔高度达186.5米,主跨420米。(4月14日新华网)
2025年4月14日,一条横跨汉江的“钢铁巨龙”——西十高铁汉江特大桥在万众瞩目中完成合龙。这座桥梁不仅是工程技术的巅峰之作,更是中国基建人智慧与情怀的集中体现。它的诞生,既彰显了科技创新的硬核实力,也书写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篇章,更承载着中西部协同发展的时代使命。
汉江特大桥主跨420米,是国内最大跨度的梁桁组合结构斜拉桥。其创新性地采用“先混凝土主梁,后钢桁梁”的分步施工法,攻克了温度变形与徐变变形控制的技术难题,使桥面平整度达到1/1350的极限标准,相当于在足球场长度的桥面上,整体起伏不超过一个行李箱的高度。这一设计不仅满足了高铁350公里时速的平稳性需求,还兼顾了经济性与美观性,为世界桥梁史提供了新范式。
建设过程中,工程师们自主研发了10米大节段牵索挂篮系统,单次浇筑混凝土量达1760立方米,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千米级钢桁梁的对接精度更控制在2毫米内,堪比两枚硬币的厚度。从硬岩大直径桩基施工到高塔液压自爬模技术,54项专利申报的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攻坚克难,也是中国基建从“跟跑”到“领跑”的生动缩影。
大桥横跨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地,生态保护压力巨大。建设者以“滴水不入汉江”的决心,打造了绿色施工标杆:枯水期施工、船舶存储泥浆、废水循环利用系统等举措,将3万吨施工泥浆转化为清水循环,每日200吨废水处理后用于混凝土养护。这种对自然的敬畏,不仅是对“绿水青山”理念的践行,更是对子孙后代的责任担当。
在186米高的主塔上,“党员先锋岗”的旗帜始终飘扬。面对60年一遇的寒潮,建设者们连续72小时监测温差,用300组数据支撑毫米级精准合龙;23支青年突击队与AI智慧工地系统协同作战,实现万次高空作业零事故。这些细节,勾勒出中国工匠“追求极致”的群像,也让冰冷的钢筋水泥浸润了人性的温度。
汉江特大桥的合龙,是技术、生态与人文的交响曲。它告诉我们:真正的伟大工程,不仅是跨越天堑的物理通道,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人类与自然、区域与世界的价值纽带。当160根斜拉索如竖琴琴弦般奏响“千里秦鄂一日还”的乐章时,中国基建的智慧与情怀,正悄然书写着新时代的传奇。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