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列列满载煤炭的列车穿越雪原,当春耕物资搭乘“铁公交”奔向田野,

当集装箱在多式联运中实现“无缝衔接”,中国铁路正以铿锵的节奏奏响高质量

发展的乐章。2025 年 1 至 2 月,国家铁路发送货物 6.22 亿吨,同比增长 2%,这

份亮眼的成绩单,既是民生答卷,更是发展密码。

能源保供彰显责任担当。在零下 20℃的内蒙古鄂尔多斯,一列列万吨重载

列车正将优质煤炭运往华北平原;在天山脚下的哈密,铁路职工冒着风沙检修运

煤专列。这些场景构成了冬季能源保供的生动注脚。1 至 2 月,国家铁路发送煤

炭 3.01 亿吨,其中电煤 2.32 亿吨,直供电厂存煤可耗天数稳定在 25 天以上。

这不是简单的数字堆砌,而是铁路人用责任与坚守编织的“温暖保障网”,让万

家灯火不因寒冬失色,让工业生产不因能源短缺停滞。

在安徽阜阳的粮食储备库,铁路专用线直接延伸到粮仓门口;在云南元谋的

蔬菜基地,冷链集装箱实现“田间到餐桌”直达。2 月份粮食发送量同比激增 33.2%,

化肥农药运输量增长 2.7%,这些数字背后是铁路部门为保障春耕生产开辟的“绿

色通道”。当东北黑土地的玉米种子、西北戈壁的棉花肥料通过铁路网络快速流

转,当“菜篮子”工程的新鲜蔬果搭乘高铁快运进京入沪,铁路正以“人民铁路

为人民”的初心,打通民生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在连云港港口,集装箱“铁海联运”实现“一单制”全流程办理;在成都青

白江,中欧班列搭载着“四川造”电子产品直达欧洲。1 至 2 月集装箱运量同比

增长 14.6%,“公转铁”运输结构调整成效显著。铁路部门与航运企业共建多式

联运体系,与商业银行创新物流金融服务,让物流成本降低 15%以上,让中小微

企业融资难题得到缓解。这些改革举措犹如“催化剂”,推动传统运输业向现代

服务业华丽转身。

当我们惊叹于万吨重载列车的磅礴力量时,更应读懂其承载的民生温度;当

我们感慨于铁路网络的四通八达时,更应看见其支撑的发展格局。这趟奔驰在春

天里的“钢铁列车”,正载着 14 亿人的梦想,驶向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