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程项目建设的复杂棋局中,项目部作为关键

的执行单元,其管理水平与运行效率直接决定着项目

的成败。面对日益增长的建设需求和复杂多变的市场

环境,传统管理模式已难以满足发展需求,唯有创新

机制,才能为工程项目部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实现

高质量发展。中铁建重庆轨道交通 15 号线二期工程

项目的启示值得借鉴,他们让制度长出“钢牙齿”,

让监督装上“透视镜”,让考核挥动“指挥棒”,让能

上能下“成常态”,让红脸出汗“排毒素”,这一系列

创新举措,为工程项目部的机制创新指明了方向。

制度是工程项目部有序运行的基石,长出“钢牙

齿”的制度才有威慑力与执行力。过去,部分制度存

在执行不力、惩处不严的问题,使得制度沦为一纸空

文。要改变这一现状,他们强化制度的刚性约束。一

方面,在制度制定环节,深入调研工程项目的各个流

程与细节,广泛征求一线员工意见,确保制度内容精

准对接实际需求,无漏洞可钻。例如,在施工安全管

理制度中,明确规定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的具体行为及

相应的严厉处罚措施,如高额罚款、停工整顿,甚至

追究法律责任,让施工人员不敢心存侥幸。另一方面,

建立严格的制度执行监督机制,对违反制度的行为及

时发现、严肃处理,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使制度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保障工程项目在规范

的轨道上稳步推进。

有效的监督是工程项目质量与廉洁建设的保障,

为监督装上“透视镜”,才能让问题无所遁形。他们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体系。

在工程质量监督方面,引入智能监测设备,对施工材

料、施工工艺、工程进度等进行实时监测,数据自动

上传至监督平台,一旦出现质量偏差或异常情况,系

统立即预警,监督人员可迅速定位问题并采取措施整

改。在廉政监督方面,搭建阳光采购平台,将物资采

购、设备租赁等关键环节的信息公开透明,接受各方

监督;同时,畅通举报渠道,鼓励员工和群众对违规

行为进行监督举报,对查实的问题严肃处理,营造风

清气正的项目建设环境。

考核是激励员工、提升工作效能的重要手段,挥

动“指挥棒”让考核发挥导向作用。他们制定科学合

理的考核指标体系,不仅关注工程进度、质量等硬性

指标,还要考量团队协作、创新能力、服务态度等软

性指标。例如,设立创新奖励机制,对在施工技术、

管理方法等方面提出创新性建议并取得良好效果的

员工给予加分和奖励;将团队协作纳入考核,鼓励员

工之间相互支持、配合,共同攻克项目难题。考核过

程要公开、公平、公正,定期公布考核结果,让员工

清楚了解自己的工作表现与差距,激发员工的工作积

极性与主动性,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工作氛围。

能上能下“成常态”,打破干部任用的“铁饭碗”,

为工程项目部注入竞争活力。他们建立健全干部选拔

任用和岗位调整机制,以工作业绩、能力素质为主要

衡量标准,选拔任用有担当、有能力、业绩突出的干

部,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有机会、有舞台。

对于工作不力、不能胜任岗位的干部,及时进行调整,

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这种

动态的用人机制,促使干部时刻保持危机意识,不断

提升自身能力,积极作为,为工程项目部的发展贡献

更多智慧和力量。

红脸出汗“排毒素”,通过常态化的批评与自我批

评,及时纠正思想和工作中的偏差。他们定期组织民

主生活会、工作复盘会等,鼓励员工之间坦诚交流,

相互指出问题与不足。领导干部要带头开展自我批评,

虚心接受员工的意见和建议,为员工树立榜样。在批

评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出于公心,以帮助同志改

进工作为目的,避免走过尝搞形式主义。通过红脸

出汗,让员工及时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

净化思想,提升工作作风,为工程项目部营造健康向

上的工作氛围。

工程项目部的机制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让制度

长出“钢牙齿”、监督装上“透视镜”、考核挥动“指

挥棒”、能上能下“成常态”、红脸出汗“排毒素”,

这些创新举措相互关联、相辅相成。只有全面推进机

制创新,才能激发工程项目部的内生动力,提升管理

水平和工作效能,打造优质工程、廉洁工程,在激烈

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

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林赤喜 中国铁建重庆轨道交通 15 号线总承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