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临近,凌晨的延安北站场空旷寂静,零下20℃的空气在北风地裹挟下吹在脸上如刀割一样。

“密贴调整片再加0.3毫米,达到2.3毫米峰值,然后转换道岔,看一看道岔能不能锁闭,请大家手脚离开、转动道岔、注意安全。”一位皮肤黝黑、双鬓斑白的老师傅半蹲在道岔旁,眼睛死死地盯着道岔的锁钩,一只手拿着密贴调整片,一只手拿着锁闭量测量尺做好随时测量的准备。他不是别人,正是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公司西安电务段信号专修车间吴保安。他正在与他的工友进行道岔调试工作。

道岔是铁路电气系统的重要设备,带动道岔的转辙机就如同“方向盘”,带动道岔动作实现列车变道。作为“道岔专科医生”的吴保安,随身携带钳子、扳手、螺丝刀、卡尺、万用表等“诊疗器械”,脑中记着电路原理图、站场平面图、电缆径路图等这些“秘籍”,密切关注设备状态,对设备进行测试、巡检、调试、维修,并通过望、闻、问、切,及时排查隐患,及时舒筋活骨,为春运安全提供安全保障。

59岁的吴保安是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西安电务段信号设备专修车间信号集中修工区的副工长,高级技师。退役不褪色,参加工作以来,他凭着一股不怕苦、不服输、不含糊的工作韧劲,以匠人精神反复钻研道岔设备维护方法,他走遍了全段所有车间,参与道岔专项整治超过500余组,成为道岔工电联合专项整治的“大拿”,道岔设备“疑难杂症”的“专科医生”,也一度成为车间安全生产的“定海神针”。

吴保安勤于工作、善于总结,全段推广的《道岔压力极限调整法》正是出自他的工作总结,也来源于他对道岔调整工作的领悟。他是一名高级技师,更是一名老师。他从来不吝啬传授他的工作经验,传帮带已经成为他的工作习惯,他对道岔的维护标准、各个杆件数据、道岔框架尺寸以及可能存在的隐患点都了然于心。他每到一个车间,都会对这些道岔的“疑难杂症”进行现场处理,尽可能多地让青年骨干前来观摩学习整治处理的全过程,通过这种现场教学的方法,他的经验、方法、技巧被更多的职工接触、学习。

“再过几个月我就退休了,这也许是我退休前的最后一个春运了。”吴保安眼中满含深情地说道。

专注于自己做的事,精益求精,把99%提高到99.99%。从一名退伍军人到如今的道岔“专科医生”,吴保安用他的一生践行着这句话,也践行着西安电务段“安全、优质、精细、务实”的企业精神。(刘升飞、杨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