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比较突出的“高铁+孩子”的新闻一度霸榜热搜,这背后真的是“天下苦熊孩子久矣”吗?恐怕很大程度上是人们对不文明乘车的反感。短视频外放、熊孩子车内打闹、脱鞋杠脚、踢打前排座椅和霸坐,是普遍存在、大众直面的不适的乘车现象。随着高铁技术的发展,速度提升的同时,一部分人的素质没跟上,而现实当中,大部分人选择“忍一忍”,媒体自然不能“呐喊”——高铁,等一等你的乘客素质,所以必然直击人们内心的这份“忍一忍”,于是舆论发酵,口诛笔伐。
“不能忍”意味着我们对乘车体验的要求变高了。密闭空间里包罗万象的坐了形形色色的人,很难不发生不和谐的火花。对乘车体验高要求是好事,能促进高铁旅客服务更加完善,督促出台规范不文明行为的法律法规。近年来,“霸坐”行为入法和静音车厢的推出就是很好的例子。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全民自媒体、短视频也有着推波助澜的功效,把一些个人矛盾扩大化、集中化,网友撒了气,当事双方也和解了,然后继续你方唱罢我登场,打出一嘲消耗战”、“持久战”,为的就是提醒人们,注意言行,公共空间不能撒野,恪守公共交往的边界和规则,少点戾气,共促和谐社会。(余纯伊)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