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新闻 > 铁路评论

铁味飘香,重温燃情岁月

2023-05-28 22:07:49来源:用户投稿作者:叶志权

慢慢地,我们的接触变得多了起来。除了一起弹琴唱歌之外,我们还漫步在小站的山山水水之间,一起探讨人生,共同憧憬未来。后来有一天,她来找我,她有些闷闷不乐,说自己就要离开小站了,所以心中郁闷。她不想离开,于是恳求我去走走门路,我调侃她,说道:“除非你做我老婆,要不然,我凭什么听你的啊1她听后默默地低着头,再也没有说什么。

  不久之后,她真的走了,而我却继续着自己的钢轨人生路,从此,我们天各一方。我们最初还保持着联系,不过,时间长了,从寥寥数语的书信往来,到后来也没了音信。只留下我一个人依然每天数着那琴键般的枕木,摆弄着冰冷的钢轨,更在心底默默地书写着那刻骨铭心的思念。

  后来,我也离开了小站,但发生在小站的那段故事依旧深埋心底。我时常回到这个曾经给我带来欢歌笑语,也带来思念和痛苦的小站。如今的小站越来越美,天蓝了,地绿了,花香了,小鸟也常常光顾了。小站人多年干涸的心如同得到清泉的浇灌,更增添了生命的活力。现在去小站,听他们欢快自由地卡拉OK伴唱,我往往能听上半天,疲劳早被抛到九霄云外去了,人立即精神起来。好动的我,工作之余,总爱在大山深处的小站周围散步,在“幽映白日里,清辉照衣裳”下行走,听小站人在郁郁葱葱的大山里欢唱,乐此不倦。

双休日在家整理衣柜时,我又见到了那只空着的口琴盒,打开它,一行娟秀的字跃然眼前:“给你作个纪念吧,愿你的人生更加绚丽多彩”。

工作第三年,我代表镇远养路领工区到段上参加迎春文艺晚会。演出前,演出单位的的代表来到段工会待命,工会主席要大伙自我介绍,她很大方地和大家打招呼,当她的目光与我相遇时,我的心跳不觉加快,脸莫名地红了,不敢再看她。她身材高挑,一头黑亮的秀发如飞瀑般披在肩上,瓜子脸上镶着一对会说话的大眼睛。虽然那天我们是初次见面,但是,她那豁达开朗的性格和当晚出色的表演深深地感染着我。

那个时候,段领导非常重视我们这群参加演出的小青年,可能是我们出色的演出,给领导们留下了极好的印象,不久,我和她有幸被抽到段机关助勤,我们终于有了近距离接触的机会。我们常常会在一起谈理想、谈抱负、谈人生。

有一段时间,她被抽调到分局演出,看不到她,我像丢了魂似的。好不容易熬到了周末,我乘车专程去贵阳看她,见到她的瞬间,我语无伦次地说:“我有些不放心,听说你排练时扭伤了脚,好多天没有见到你了,不要紧吧1她见我紧张的样子,嫣然一笑:“一点小伤且奈我何。过几天我们就要结束演出了,到那个时候,别忘了我们一起合奏一曲哦1

那个时候,我们很单纯,也很顽皮。记得一天下班后,她提着一双旱冰鞋,央求我陪她练习旱冰。那天,在段机关院内的球场上,我搀扶着她一路小跑着,一会儿就已是满头大汗。忽然,一阵幽香袭来,原来她心疼我,不停用自己的手绢为我揩汗。我顿时豪气大增,更加玩命地与她疯狂旋转。那晚,她动情地说:“有你在我身边,我什么也不用怕了。”

终于有一天,她去分局工作。当她告诉我这一喜讯时,我分明看见她眼里竟有许多泪花。离别那天,我和她读懂了彼此眼神中的依恋,接下来的时间,我天天盼着与她相见,好不容易盼到一次出差的机会,我心急如焚地赶到她工作的城市。她一见我,惊喜不已,我们紧紧相拥,满脸全是思念与牵挂。

可后来,让我特别愧疚和遗憾的是,因为自尊心的驱使,我一直没有再去看她。有一天,她托朋友给我捎来一把口琴,听朋友说,几年孤独的等待,让她彻底失望了,后来,她在省城嫁了个不错的男人,还有了一个可爱的儿子。朋友告诉我,她珍惜和我在一起的那份友情,这把口琴就是我们友情的纪念。捧着口琴,我沉默了,总觉得这把口琴无比沉重。我一直把口琴随身带着,工作之余,吹上一阵子聊以自慰,遗憾地是,四年前一次意外,不慎将口琴丢失了。可是,我一直舍不得丢掉口琴盒,很小心地放在箱子中珍藏起来,也珍藏在我心中,直到永远。

 六    

 2013年四季度末,我撰写的《小站人:扛起责任与大爱》获贵州省第十一届“新长征”职工文艺创作文学作品类报告文学一等奖。激动、兴奋之余,往事便涌上心头。

上小学二三年级时,我在课外经常捧着《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等古典名著,爱不释手地“啃”,我特别喜欢书中人物的骁勇善战和他们的谋略才干。在看书的过程中,我慢慢提高了自己的写作水平。

上小学四年级那年,我帮只有初小文化的母亲给远在贵州铁路一线工作的父亲回了封信。信的大意是:“来信收悉,见字如面,内情尽知,知道您在贵州一切都很好,非常高兴。家里一切都很好,请勿挂念……”信发出前,母亲让我念来听后,那种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后来,父亲来信也不住地夸赞我,我内心受到极大的鼓舞。从此,家里写信的事我全包了,写信虽累,但累并快乐着,累并收获着。

上初中,幸运地遇上了蹇老师,他是我国文学大师蹇先艾先生的长子。从此,我在文学的世界里如鱼得水。蹇老师送给我《钢铁是怎样练成的》、《居里夫人》等课外读物,我常常读得如饥似渴。那时,我的作文经常被蹇老师当范文读,我也从中得到一种无声的鼓励。记得有次参加作文竞赛,我的《当我升入高中之后》获得了高中组语文竞赛一等奖,虽然当时奖品只是一支铅笔和一个练习本,然而却让我感受到了:文字因我而增色,我因文字而受益。

后来,我带着对文字的热爱来到铁路参加了工作。在当时段团委书记吴越秦的指导帮助下,我不断成长。后来,我担任了团委书记、党办主任、党支部书记、党委助理员这些工作,开始长期与文字打交道。1986年,我的第一篇新闻稿件《生命换取的教训》,在当时的《成都铁道报》发表了,随后也经常在更名后的《西南铁道报》上发表文章。文字逐渐支撑起我的理想和目标,成就了我的梦想。

时光飞逝,我工作后当“土记者”也接近30个年头了。在我身边,许多职工为了确保铁路大动脉的安全畅通,长年累月坚守在小站,远离城镇、条件艰苦、与寂寞相伴,却无怨无悔地奉献着。因此,我把笔头、眼睛瞄准他们,宣传他们的奉献精神,试图用他们的精神去感染身边的每一名职工。

1996年5月,我来到了岩英危岩看守点,见6位老职工在方圆两三公里荒无人烟的夹皮沟里尽职尽责地看守危岩,我被感动了。在那里,我用了半天时间采访当班看守工,随后一篇《六条汉子与一堆危岩》的通讯诞生了。稿子发出后,很快被《贵州日报》、贵州省广播电台、《羊城晚报》采用,受到了生产一线干部职工的好评,大家认为,这篇稿子标题新颖,主题鲜明,反映的事实就在他们身边,让他们感到亲切。2005年11月,我来到小龙洞桥路工区,见到工长李复胜和几名男女职工舍小家、顾大家,长年生活在这“两山夹一谷”的偏僻小站里。于是,我连夜采访了他们,倾听他们发自内心的独白。当天晚上,我含泪写成通讯《小站雕塑群》,很快被《西南铁道报》采用。这篇报道在提炼主题思想、选材立意上我的确下了些工夫,单是标题我就想了一个晚上,共写了6个标题,反复比较后,才选定了这个标题。实践证明,只有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深入到车间班组,和职工群众广交朋友,才能了解到职工的真实思想和诉求,才能发现他们崇高的品德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才能捕捉到他们在平凡工作生活中的“闪光点”,让他们成为文章的主角。字里行间散发着泥土芬芳的作品才会受到广大职工的欢迎。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