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中国、白俄罗斯、德国、哈萨克斯坦、蒙古、波兰、俄罗斯等七国铁路部门签署《关于深化中欧班列合作协议》。标志着中国与沿线主要国家铁路的合作关系更加紧密,既为中欧班列的开行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机制保障,也对进一步密切中国与上述六国的经贸交流合作,助推“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中欧班列,一系列中国开往欧洲的快速货物班列,适合装运集装箱的货运编组列车。在此之前,中欧物流大部分靠海运,送运时间久且变数较多,随着产业布局在国际范围内的调整,更多高精尖的产品需要以更快的速度运往欧洲,这便成为了中欧班列存在以及兴起的意义—现行的中欧铁路直通运输去程时间通常在12-16天,比传统海运节省至少10天以上的时间,对于运输时效有要求的、尤其是从内陆地区出口欧洲的货物,时间成本优势不言而喻。

中欧班列的兴起,缘于2014年。彼时,国家主席习近平前往欧盟进行访问,访问中,他提出,中欧双方应该把简单买卖型贸易合作,提升为各领域联动的复合型经贸合作,力争早日实现年贸易额1万亿美元的目标。在习主席的倡导下,2015年1月23日7时30分,首趟中欧班列从武汉吴家山站开出。班列将穿行1万多公里,2月5日左右,这趟列车将抵达终点波兰。这也标志着中欧铁路实现了历史性的对接。

中欧班列的开通,是中国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合作的重要举措,是协同沿线各国共同发展的重要道路,是建设中外经济走廊的重要手段,是交流各国人文历史的重要平台。经济学者宋清辉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开通中欧班列,初衷便是对接国家西进战略,目前,中欧班列也已成为“一带一路”经济带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中欧班列不仅可以促进区域建设发展,而且为各国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提升经济水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上,习近平说:“‘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黄钟响而群音和。跨国铁路让  “一带一路”通天下,利天下。中欧班列以其运距短、速度快、安全性高的特征,以及安全快捷、绿色环保、受自然环境影响小的优势,已经成为国际物流中陆路运输的骨干方式。跨国铁路物流组织日趋成熟,铁路沿途国家经贸交往日趋活跃,国家间铁路、口岸、海关等部门的合作日趋密切,这些有利条件,为铁路进一步发挥国际物流骨干作用,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将丝绸之路从原先的“商贸路”变成产业和人口集聚的“经济带”起到重要作用。

从历史深处走来,融古通今、连接中外,顺应潮流,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赋予古老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在新时代的大旗下,让这条跨国铁路为我们开启最美丽的“筑梦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