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网报道,4月20日中国、白俄罗斯、德国、哈萨克斯坦、蒙古、波兰、俄罗斯七国铁路部门签署了《关于深化中欧班列合作协议》 。这是中国铁路部门第一次与“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铁路部门签署有关中欧班列开行方面的合作协议。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共同利益是复杂国际环境下多边合作的基础,而七国参与的中欧班列合作协议,是“求同”的典范。与传统海运相比,中欧班列使进出口更加便捷,节约时间成本的同时提高了托运公司的资金周转效率,而安全稳定的铁路运输,又丰富了进出口产品的种类。中欧班列的发展和运营正是在互利共赢的模式下,实现政策的对接和调整,以追求经济效益,挖掘市场潜力。

合作必然要经历在“异”中 “求同”的过程。中欧班列从提出至今,规模日益扩大,知名度逐渐提高,成为国际物流中陆路运输的主要方式,不是一蹴而就的。各国的铁路运输标准不同,中欧班列在部分边境口岸要换轨、换车头以及换列车司机,会导致运输的延迟。如布列斯特换轨车间虽可容纳80节车厢并使用大功率龙门吊,但最快也要1小时才可完成作业。此外中欧班列涉及的单证较多,信息录入率较低,不能按照各国要求准确完整提供相关单证也会导致货物的滞留。

各国政策差异以及硬件条件参差不齐对运输效率的影响是本次协议的着力点,也是未来工作的重点。推动铁路基础设施发展规划衔接,加强运输组织,统一服务标准,加强宣传,简化手续等等相关协议内容,对于提高中欧班列运行效率,提升铁路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服务保障能力,都会在不远的将来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独行快,众行远”。本次协议的签署,意味着中欧班列政策对接,资源整合,标准统一等相关工作进入了快车道,中欧班列运输联合工作组及专家工作组的成立,为解决班列运输过程中的问题提供了协同合作的平台。

战略布局离不开顶层设计。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大背景下,昔日驼铃相闻,舟楫相望的丝绸之路正在“钢铁血脉”的支撑下,实现跨越大洲的快速联通与互动。沿线各国深化合作,中欧班列日趋成熟将为丝绸之路这条和平之路、友谊之路、合作之路带来强大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