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起,我国东南沿海高铁将迎来首次跨省调价,调整后的票价有升有降,涨幅和降幅均在20%左右。

此消息一出,舆论一片哗然,正应了那句老话“山雨欲来风满楼”。民众的担心不难理解,但笔者认为,出于铁路企业的通盘考虑,这次改革为百姓带来的“甘霖”应远多于“寒雨”。

调整票价能让运输效率更符合市场规律。铁路企业逐步与市场对接,在票价制定上必然会更多地迎合市场,考虑百姓的满意度。如今,在经济发达地区,高铁列车供不应求,繁忙线路每天甚至开出100余对列车。但在经济欠发达地区,高铁表现的却不尽人意,当地旅客选择高铁都是经过握着腰包、深思熟虑后才做出选择的。高铁“两极天”的原因更多是高铁票价未“因地制宜”的进行合理变动。热门线路运输需求大、人均消费水平高,乘车费用合理增加,冷门线路运输需求少、人均消费水平低,乘车车费用适度降低,这种合理、快速的价格调节机制在分流客源、平衡供需比例、提高机车利用率上有必要的,也是符合市场规律的。

调整票价能给我们带来真正地错峰出行。在很多地方,城市管理者都曾出台过地铁、公交实行阶梯票价以引导民众错峰出行,结果事与愿违,民众哀怨一声不减,城市拥堵一点未变。究其原因,在于管理者混淆了刚需和弹性需求之间的差别。对公交、地铁而言,拥堵的高峰也是民众上下班出行的高峰,这种出行刚需不会因为票价上涨一块、两块而变化。因此,对于公交、地铁而言,浮动票价带不来错峰出行。但高铁不一样,高铁乘客中大多数人的时间冗余度要比每天掐着点打卡的上班族大的多,“只要今天能到就行,早晚个把小时无所谓1这是大多数高铁乘客的出行心态。也正是基于此,浮动票价能让那些对时间要求不高而对价格又略微敏感的人避开高峰时段,主动错峰出行。

综上所言,沿海高铁调整票价并不意味着放弃社会公益,这只是铁路企业迈向市场的又一步,我们应该为其市场化的努力点赞!当然,笔者更希望看到价格改革背后服务质量的提升。(高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