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起,依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改革完善高铁动车组旅客票价政策的通知》,我国东南沿海高铁的部分车票将调整。3月22日,记者就有关问题独家专访了中国铁路总公司相关部门负责人。(3月23日《人民日报》)
此次东南沿海火车票调价,执行票价是根据各车次的客流量呈现出了差异化,有涨有降。虽说火车票调价不是新话题,但却阻止不了火车票调价成为“主流话语”。就在3月23日,媒体以深圳北至潮汕的高铁票价进行了对比,调整前二等座执行票价为89.5元,调整后同样区间,D3108次为107元,涨幅19.6%;D2342次为102元,涨幅14%;D2350次为85元,下调5%;D7406次为73元,下调18.4%。
可以看出,此次火车票调价并没有像公众担忧的那样,票价一定会涨,而是有涨有降。其实,自中国铁路总公司成立那天起,本就应该带来两种良好的市场化结局:一是铁路逐渐市场化,票价跟着市场变动,有可能涨也有可能降。二是行业垄断被打破,为满足公众日益的需求,服务越来越优质。
不妨对比一下。从调整后的票价看,在东南沿海高铁很多区段二等座票价仍明显低于公路。例如,厦门北至深圳北调整后的二等座执行票价最高为180元,公路为248元;福州南到厦门北调整后的二等座执行票价最高为79元,公路为120元。毫无疑问的说,高铁在运行时间、舒适度、安全和价格方面仍有明显竞争优势。
当然,纵观火车票价的演变史,火车票的价位还是非常稳定的。有网友曾在网上晒出自己使用过的火车票,从1999年至今,北京西至武昌的同一车次(提速改进后前缀有差别),同一席别的火车票价几乎没变化。而官方提供的数据是,自1995年至今,火车票价格一直没有变化。而在这20多年的时间里,人们的工资涨了数倍,物价更是翻了几番。
其实,火车票有涨有降,才是真实的市场反映。飞机票可以调价,火车票同样可以调价。不调价,则说明市场化不够充分,改革空间依然很大。至于票价如何调,经济效益不能成铁路追求的唯一标准。铁路部门应在保证铁路运输安全的同时,充分考虑票价的经济性和老百姓的承受能力,让更多旅客享受现代化交通的快捷与便利,也让自己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如此,火车票在市场化之后“有涨有降”,才是铁路此番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斯言诚哉!唯有竞争更多元、更公平、更充分等,火车票价的“有涨有降”,才会让公众受益。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