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日,记者从宿迁警方获悉,日前,江苏省宿迁市洋河火车站有3名少年在铁道中央玩耍,导致从徐州开往南通方向的K8599次列车紧急制动,停车7分钟。因3人均不满16周岁,警方对他们进行了批评教育。(3月7日《人民网》)

近几年,熊孩子闯祸的新闻此起彼伏,且愈演愈烈。加上《未成年人保护法》,很多熊孩子免于处罚或者从轻处罚,网友们怨声载道,呼吁未成年人承担法律责任的年龄降到16岁的声音日益高涨。在笔者看来,遏制熊孩子闯祸,关键在于处罚到位。

制定《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初衷是给孩子们提供“保护杀,可是现在一些熊孩子将其当做“免死金牌”使用,给熊孩子闯祸行为定性定量已成为当下社会不得不认真考虑的问题。考虑到多种情况,熊孩子闯祸一定程度上减轻处罚,大家都可以接受,但是批评教育了事的处罚方式需要改一改。熊孩子闯祸肯定触犯了相关法律法规,处罚熊孩子抄写相关法律法规和条文条款,不仅让熊孩子长记性,也有利于熊孩子掌握更多的法律知识,减少日后违犯的可能性。抄写份数,参照成年人违法情况,按照判刑年数乘以十,十份起步,上不封顶。这比口头教育的方式简单,效果也更好。

熊孩子闯祸不止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家长监管不力。快节奏的生活让很多父母没有时间和精力陪在孩子身边,很多家长就想从经济上给予孩子补偿。即使孩子犯错,也担心处罚过重造成孩子与自己产生隔阂,从而减轻处罚或者不处罚。为了维护面子和“照顾”孩子,“熊爸妈”们不顾道德的约束,搬出《未成年人保护法》,让孩子一次次的免于处罚。然而,夜路走多了总会遇到鬼,这次不出事,谁能保证下回不出事?溺爱和袒护,不是保护孩子,而是将孩子往火坑里推。

对于这些“熊爸妈”,道德已经约束不了他们,需要法律进行干涉。实行连带责任制,将家长纳入处罚范围,一定程度上可以遏制熊孩子闯祸。对“熊爸妈”罚款和拘留,能让“熊爸妈”感受到“痛”,这样他们才会下狠心教育和管理孩子,教给孩子更多的法律知识和做人的准则。其实,孩子不是不愿学,更多的是“熊爸妈”的不教育和袒护。

从来都是记住血的教训,记不住善意的提醒。熊孩子闯祸不止的“顽疾”,需要对症下药,处罚到位了,很多闯祸的事情也没有了。现在的孩子比家长们更早熟,懂得也更多,只是缺少束缚和引导,正确的方式无疑会让孩子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熊爸妈”们长点心吧,不要再给孩子们“挖”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