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春雪让素有小春城之称的西昌火了。和这春雪一起火起来的还有穿行在大凉山的慢火车。这列常年穿行在成昆铁路上的慢火车随雪国大凉山和雄奇成昆路一起出现在了摄影爱好者和媒体记者的镜头里,成为焦点。
慢火车从成昆铁路开通就有。在这高铁逐渐唱主角的今天,它还不紧不慢穿行在崇山峻岭中,肯定会吸人眼球。特别是那些装上车大筐小篓的土豆洋葱,鸡鸭牲畜,更是其独有景致。探其究里,这道独特景观的存在,绝对不是为了给大凉山添一道扯人眼球的风景。
大凉山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有四季如春的气候。但和大凉山如影随形的还有一个词,那就是“贫困”。一个地方,如果贫困成了自己的特点,那就难免有许多的悲情,人们会投来同情的目光和一定程度上的帮扶。或者以捐的形式,送来钱物,或以文字的形式,抒发一下自己的感叹。这些都最多是能解一时之难,天还是那个天,人还是那个人,无法有根本的改变。
而这列慢火车不同。村村有停靠的站点,让大凉山村民,沿着成昆路,从大山走了出来,看到外面的世界,经历不一样的生活。从知道自己种的农产品可以换成钱,到知道生活不仅是现在这个模样,自己还可以有更多的事情可做,可以去更远的地方。每个逢集的日子,要去赶街的村民,会背上自己的土豆,牵着自己的小猪,去集市上卖。集市一般在上车后两三个站就到,那里或是镇或是县城。总之,就会有人来把他们的土鸡、山猪买走。哗哗数着手里的钱,村民们就在谋划着该去买点什么,或者是去银行存起来,给家里的小子娶媳妇。
笔者也乘坐过该次慢火车,发现它和别的火车有不一样的结构,不仅没有卧铺没有餐车没有空调,还在车厢端部留有很大的空位,在行李车内加装了栏杆,向工作人员打听可知,这都是为了方便村民堆放农产品和拴家禽家畜。可以说,这就是为村民们量身定制的扶贫火车。现在有个词叫“精准扶贫”,言下之意是将扶贫工作落实到每一件具体的事情,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大凉山这列慢火车早于这个词很多年就开始干这件事,问问铁路沿线的村民,每个人都会告诉你,他们的猪是乘这列车去卖的,他们的孩子是乘这列车去上学的,他们自己是乘这列车出去打工的。
天天月月,岁岁年年,在很多慢火车都被高铁淘汰,它却从未离开,全程353公里,票价则是25.5元,低廉的票价不仅不是铁路部门盈利的需要,而是在亏损中继续开行。为的,只是交通落后的大凉山彝族同胞有一条自己可以走的路,如成昆铁路最高处的沙马拉达车站站长薛东旭对村民们说的那样:“我们的车站在这,车不会停,我们也不会跑”。
这句话是给村民们吃了定心丸。很多年来,村民们和这列隔十几分钟就停的慢火车有了很多的感情。这火车上或多或少有过他们的故事。列车上的工作人员都和他们成了朋友,会被他们邀请到家里喝包谷酒,吃坨坨肉。了解他们家哪个出去读书了,哪个出去打工了,了解八十几岁的老奶奶还在背着自己养的鸡乘火车去卖。现在出行首选坐高铁的旅客们无法理解这种感情,也无法了解大凉山彝族村民出行的艰难。
车还是那个车,生活却因此而改变。一车车的人来了又去,去了又来,在沧海桑田的变化中,慢火车依然然缓缓行驶在崇山峻岭之间,依然是守在大山中的人民出行的必要交通工具。或许有一天,当高速公路已经四通八达,当高铁已穿越大凉山,它会完成使命,退出历史的舞台,成为旅游景点中的一个项目,让人们去感受、去体验,去追忆,去怀想。而今天,它依然只是大凉山人民的慢火车,让他们的梦想从运送出的一筐筐土豆、一袋袋核桃开始,去向远方。(胡婷芬)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