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新闻 > 铁路评论

搭建起贫困地区沟通的桥梁,“扶贫列车”任重而道远

2017-03-01 09:12:07来源:用户投稿作者:吴逸超

2月25日中午一点,三三两两的乘客散落在沙马拉达站,天冷风大,他们大多披着查尔瓦蹲坐在地,旁边摆放的是他们的“行李”——鸡、鹅、猪、腊肉、土豆等,他们在等两点十分的5633次火车前往乡里或县城。(新华网2月27日)

上述新闻提到的这列“5633次”火车是“扶贫列车”中的一位成员。所谓“扶贫列车”,指的是铁路总公司为了帮扶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等偏远贫困地区的人民而专门开行的列车。截至目前,全国铁路共开行有81对这样的公益扶贫专列,占普速旅客列车开行总量的近6%。

就拿5633次火车为例,从沙马拉达站到喜德站共42公里,途径5站,历时85分钟,票价2元,而这个票价30多年来从未改变。如今许多彝族的百姓出行全都是依靠着这列火车:无论是探亲访友、务工赶集,还是旅游上学、消遣娱乐,都离不开这列自1970年开通以来始终在持续运行的扶贫列车。这趟列车对沿途百姓来说,已经成为了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犹如公交巴士对于城市居民的意义一般。而该列车的列车长也表示:“我们的火车在这,车不会停,我们也不会跑,会一直服务你们1

从表面上来看,这样“站站停”,时速不到40公里的列车与现如今普遍的追求“更快速度、更高效率”的运输理念背道而驰:铁路历经了多次大提速,现如今的运行速度已远不是扶贫列车所能比较,而高铁则更是充分发扬了这一精神,其速度已能让大部分居民在各大城市间穿梭自如。那么,平均客座率不到40%、让铁路总公司承担了大量运营亏损补贴的“扶贫列车”,其真正意义在哪里?

实际上,由于中国国内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造成了贫富极度不均的局面。在发达地区享受着锦衣玉食的人们永远也想象不到那些贫困地区的人民有多么的艰苦。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早在2013年便提出了“精准扶贫”的理念,即“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情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而“扶贫列车”则恰好暗合了“精准扶贫”的核心理念:将资源精确地分配到不同的贫困区域,扶贫列车让沿途贫困区域的广大百姓都享受到了最实惠便捷的出行方式。

基于以上理念,铁总也正在不断地朝这方面努力着:2016年,我国完成铁路投资8000亿元,投产新线3281公里。其中,中西部地区铁路基本建设投资完成4435亿元,占全国的72.2%,新线投产2954公里,占全国的90%,高铁投产1694公里,占全国的89%。对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所在21个省区市的铁路基本建设投资完成4433亿元,新线投产2954公里,其中高铁1694公里。中西部地区持续推进大规模铁路建设,不仅直接拉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极大便利了沿线群众出行,也为扶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重要作用。

虽然偏远贫困地区旅客出行需求并不旺盛,从而导致扶贫列车客座率低下,但无论客座率再低,铁总承担的亏损再大,也一定要坚持将这项事业发展下去,因为这一切都是为了让贫困地区的百姓更快地摘掉“贫困”的帽子,实现脱贫致富的理想,从而真正实现共同富裕。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