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期40天的2017年春运结束了。交通运输部消息,截至昨日,全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共发送旅客约27亿人次,是名副其实的全国人口大迁徙。而铁路和公路成了发送旅客的主力。

我们从数据不难看出,中国的一场春运,要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运送全球总人口数量一半的人次,这对一个国家的交通运输能力来说是巨大的考验。铁路和公路作为运输的主力军,更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3.57亿人次,增长10.1%,创铁路春运旅客发送新纪录,其中高铁发送1.8亿人次,占国家铁路发送人数的51.4%。   简单的数据最能说明问题。当今中国铁路运输的发展,可以说全面侧重于高速铁路的发展,高铁出行便捷,安全快速,节约能源等诸多优点早已被人们接受。春运在十年前还是绿皮车的天下,短短十年的发展,高铁已经演化为出行的“排头兵”。高铁出行不仅成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推动了我国交通陆网一体化,系统化的大发展。2020年我国将进入中等发达国家发展水平,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舆论总说我国与英美等发达国家有着百年差距,我们不妨试着对比,1914年的美国铁路里程总长度,已经超过了欧洲各国总和成位世界铁路里程第一大国,而美国的经济发展也是在20世纪初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飞跃。“要想富,先修路”可以说是至理名言,美国开创了一种大国式铁路运输的先河,也在同一时期,将国力提升到了一个极高的水平。相比之下中国的高铁也生在了一个特殊的时代,虽然日本法国等国的高铁比我国起步早了近半个世纪,但中国的国情是特殊的,有着广阔的国土和庞大的人口,只有这种特定环境下孕育出的新生事物才能保持如此旺盛的生命力,十年的发展就是最有利的说明。现在我国成了高铁里程第一大国,也一跃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在自豪的同时也应该不断反思。因为凡是总会有瓶颈,发展也是一样,那么在后高铁时代我们的交通发展会如何?

 笔者认为,当今全球范围内的交通发展用六个字概括就是“运得多运得快”,具体来说就是营造一种创新开拓和科技导向型的运输发展环境,并建立起一个可以安全、高效地运送人、货物和传递信息的综合性运输系统。高速铁路的发展虽然说值得我们每一个人骄傲,但我们不能忘了“短板原理”,中国很多的地区的公路铁路还都不发达,航空运输更是还在发展的初期,中国甚至有百分之七十五的人没有坐过飞机,这值得我们反思。要想建立起真正的海陆空一体化的综合性运输系统,我们要走的路还有很多。未来中国交通的发展不能仅仅只靠某一部分,而是应该全方位的发展。十年来高速铁路蓬勃发展,但总有一天会达到一个无法逾越的瓶颈,虽然高铁运输是我国的特点,但中国交通网若想发展的长久,就不能只依靠高速铁路的发展,就必须走综合一体化的道路。换言之,只有在航空,铁路,公路运输都能够各自独挡一面的时候,中国的交通发展才能够真正达到陆空一体化的大融合。(孙思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