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过了,意味着国人普天同聚的2017年春节划上了句号。由此衍生的春运已渐近尾声,随春节一起淡出媒体和旅客视野。在每一场热闹奔赴亲友的春运后,总会有一些人和事挥之不去,碰击内心。今年频频在媒体出现的“瓦祖精神”就是其中之一,让笔者难以释怀。

“瓦祖精神”只是今年春运从媒体上看到成都铁路局的几个热点之一,之外还有春运当日就因一图走红的“六个鸡”车站,还有春晚大凉山分会场上的为弘扬成昆精神参演的春晚系列节目,让成都铁路局的春运有着更为丰富的味道。特别是央视文艺频道播出的《情满成昆》,让人对成昆铁路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然后,随之走出大凉山的就是成昆之巅、守护沙马拉达隧道的瓦祖线路工区的这群汉子了。

“瓦祖精神”应该说是“成昆精神”之体现。铁路人都知道成昆精神,那就是成昆铁路修建时期的战天斗地,是成昆铁路使用时期的治山斗水。其中滋味每一个成昆铁路人都体会深刻。而“瓦祖精神”已经超越了我们常说的吃苦耐劳,超越了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这些我们经常看到的对铁路职工敬业的描述和发现,以更为深刻的方式表达了他们对工作对成昆铁路的爱与责任。

2月9日,公众微信号“四川发布”有一篇长文《点赞!成昆铁路是怎样炼成的?这些人在2242米海拔奋斗了46年》,作为同为成昆铁路人的笔者,是在细读那些似曾相识的场景和音容。读到铁二代申荣干脆将老婆从遂宁接过来,把家安在了瓦祖,鼻子有些发酸。

所有人都知道大凉山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笔者一朋友家在普雄。二十几年前,笔者到她家作客。那时还没有防盗门之说,为了防盗,他们家的门框上装了六个门锁。尽管如此,盗贼也掀翻屋顶进了家门。大凉山不便的交通、枯燥的生活更是让人望而生畏。很多在大凉山成昆铁路上工作的人,特别是在小站上的职工,从上班第一天起,家里人都在想方设法让他们调离。用他们的话来说,在那里,过的不是人的生活。

但申荣却将自己的家搬到了瓦祖,搬到了成昆铁路的最高点,过与世隔绝的生活。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毅力!我们常常在新闻里看到对工匠精神的展示,展示的都是他们如何舍小家顾大家,舍自己为大众。瓦祖铁路人不同,他们不止是自己坚守,还举家搬来。扎根瓦祖的决心由此可鉴。

或许对于瓦祖铁路人来说,这不是吃苦。肩上有责,内心有爱。对于他们来说,守在这里,保证铁路安全,是理所当然。沙马拉达,瓦祖,就是与他们生命相连的地方。所以才会留得那么心甘情愿。

有些人认为的人生价值就是要拥有更多,有些人却是希望自己能留下更多,最好是除了自己,什么都不带走。瓦祖铁路人,就让我有这样的感受。不说什么高尚,这就是他们的本色,他们的习惯成自然。(胡婷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