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全国铁路发送旅客901.4万人次,同比增加15.3万人次,增长1.7%,运输安全平稳有序。(环球网)

对于春节出行的人们而言,这个春运发送多少旅客,比去年增长多少,可能并不是其最为关注的话题。但每年春运发送的旅客总量,以及其发展趋势的变化,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人们的出行体验。

当然,如果你认为出行的人多就意味着出行体验会不佳,那就太过片面了。原因在于,春运运力的提升以及发送量的不断增长,都是以硬件设施的投入以及服务的提升为前提的,运力提升可以承载更多旅客出行,服务提升让更多的民众愿意在春节选择出行。所以从整体来看,旅客发送量的增长反映的是人们出行体验的不断提升。

结合近年来我国政府在交通领域的投资情况不难看出,春运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其旅客发送量依然会保持增长势头。与此同时,人们的出行体验也将得到不断提升。

服务的提升离不开装备的升级,升级铁路装备的途径有两种。一是向国外购买,二是引进技术,通过消化吸收最终实现自主生产。

选择直接购买设备,其优点在于,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提升铁路硬件设施。缺点则是运营维护成本高,且在成本控制方面处处受制于卖家。而这样的拿来主义,显然也与实干无关。

不想处处受制于人,那就要“撸起袖子加油干”。引进技术的优点在于,掌握核心技术后,可以通过规模效益降低装备生产成本,日常运营维护实现自主可控。同时,经过吸收再创新,使自身产品最终能在国际市场一展拳脚。而中国铁路显然选择的是后者,不过,选择这种方式提升铁路装备,也存在缺陷与不足,那就是技术引进谈判过程艰难,消化吸收需要一定时间,不能在短期内快速提升铁路装备水平。

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中国铁路装备不仅实现了独立自主生产,还使得中国铁路装备得以在世界舞台与对手一决雌雄。进而完成中国铁路装备从引进到创新,从跟随到引领的转变。

除此之外,“互联网+”及“人工智能”的应用,也让乘坐火车出行变得越来越具有时代感。12306购票网站的开通可以说是铁路购票的一次革命。而几乎遍及各个车站的自助取票系统,高铁车站出现的刷脸进站,刷证进站等,也无不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