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洞堡高铁车站,位于贵阳市龙洞堡国际机场地下49米深处。“我心里最大的压力就是安全,如果在这相当于18层楼高的地底深处发生意外,救援难度可想而知,所以每一个安全项点都要更细一点,管理更紧一些。”站长陆绪君一面组织旅客乘降一面说。(人民日报2月7日)
因为工作关系笔者也经常乘坐高铁出入龙洞堡机场,乘动车16分钟即可从市内到达机场,与动辄花费1个小时乘坐汽车,还要为堵车而闹心、为停车而操心相比,高铁不知方便了多少。但因为行色匆匆,每次进出都只顾着感受自己的快捷,而与这些铁路工作者们擦肩而过,从没有考虑过在这地底深处还有这样一群人,在铺就了每一名旅客顺畅出行路的背后,他们无声的付出有着怎样的故事。
在距地面49米的深处工作,在人们印象中这应该是矿工们才独有的生活,但近几年中国高铁建设技艺的迅猛发展,让一切皆有可能。从东北的冰天雪地到西北沙漠戈壁,从青藏高原的永封冻土到东南沿海的雨润炎热,中国高铁真可谓是走南闯北、上天入地。但在各种极端环境下建设的高铁车站,在成就了一个个工程奇迹的同时,随之带来的是铁路人工作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
以这座龙洞堡车站为例。在工作上,如在这相当于18层楼高的地底深处发生意外,例如发生火灾、行车、踩踏等安全事故,那样的后果无法想像。所以龙洞堡站工作者们心里的压力可想而之,对待车站41部扶梯、4部直梯、93个消防栓、131个摄像头等设备,他们像专业工程师一样天天体检,对待高铁行车、旅客组织、反恐防暴等规章制度,他们像电脑程序一样严格执行,那是因为他们心里装着每一名旅客安危而产生的自然行为。在生活上,他们似在一个大溶洞里,终年不见阳光,阴冷、潮湿、霉味、风湿疾病都时刻伴随左右,旅客上下车一闪而过还可能感受不深,但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生活的人们,背负的生理和心理压力可想而之。
“吃水不忘挖井人”,“过河不忘筑桥人”,是老祖宗留下的两句老话,它也反映了我们中华民族最朴素的情怀。现在春运返程的客流已进入高峰,四通八达的高铁网络和高端大气的动车,让人们的春运出行路已不再是囧途,但对于在我们路途上默默付出铁路职工们,经过他们身边时,我们真的应该放缓自己的脚步,真的应该凝望他们一眼,真心地道一声“你们辛苦了。”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