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新闻 > 铁路评论

何以关闭“放假模式”?

2017-02-03 17:06:59来源:用户投稿作者:贾婉璐

春节期间,许多人都是选择利用长假回家过年,或者走亲访友、出门旅游。出门在外,作息时间不规律,造成节后回来之后,有些人一时无法从节日的作息时间中调整过来,夜里精神抖擞,熬到早晨才能睡着。人的生活习惯、环境因素的突然改变,导致精神过于紧张,打乱了睡眠与觉醒的生物节律,身心过于疲劳,于是导致了睡眠紊乱。更可怕的是,节后上班第一天肯定会有很多人出现不适应,甚至对上班怀有恐惧心理,这就是所谓的“节后综合症”。(2月2日《新华网》)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强调,天上不会掉馅饼,努力奋斗才能梦想成真。起好步才不是虚言,开好局才能够持久。这个“起好步”,就是要凝神定气,充满激情和斗志,以坐不住的责任感、等不起的危机感、慢不得的紧迫感,早一步、走稳步、迈大步,从而全神贯注地抓好“一年之计”。

春节长假一过,各行各业又开始忙碌起来。收假要收心,很多人会不适应,还可能出现了焦虑、郁闷、烦躁等情绪,甚至对上班怀有恐惧的心理,这也就是新闻中所说的“节后综合征”。上班“心猿意马”,办公无精打采,进而形成了长假后的职业倦担而一些领导也觉得“年”还没过完,对这种情形往往照顾性地“睁一眼闭一眼”。那如何才能摆脱这些现状,关闭“放假模式”呢?依笔者看,对于职工本人要靠责任心,对于领导干部要靠“平常心”,也就是按照平时的工作要求规范管理。  

责任心是一种积极进取的心态,只要有了它,就会使全身的细胞活跃起来,就会把工作制度、工作纪律放在心上,用心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当一个人把自己送入了正常工作“轨道”,一切就会变得“有序”起来,即主动结束春节期间的“混乱状态”,进入良性循环。在开门迎新之际,每个人都要按照平时工作规律和工作纪律要求,拾起“责任心”,提前及时调节生活作息习惯,尽量在上班前少饮酒,少熬夜,把节日活动尽早安排处理妥当,将一些没有做完的走亲戚、聚餐等活动,往后推一推,适当安排在周末和元宵节等进行,避开上班时间,不和正常工作发生冲突。

过完长假能不能抖擞精神、用心工作,不仅是对责任心的一次检验,也是对单位管理水平的一次拷问,需要单位和集体的力量干预影响到位,比如召开“收心大会”,严肃上班纪律;“约法三章”,加强警示教育;明察暗访,加大约谈问责处罚力度等等。

但节后上班,收心归位,主要还得靠个人自觉自律,抓紧时间自我调节,收拢思想,迅速从放松安逸的“放假模式”调整回紧张专注的“工作模式”,把按部就班的“日常状态”调整为竞相赶超的“实干状态”,人到岗、心到位,在其位、负其责,全身心地投入到新一年的工作中。(贾婉璐)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