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是游子的思乡梦
又是一个中国新年临近,在物质不再缺乏的今天,除了春运,中国的年味儿似乎越来越淡。对许多人来说,过年的最大意义可能只是延长的假期而已,但对于在海外的游子而言,过年是游子的思乡梦。
印第安纳州是美国华人数量最少的州之一,有别于华人聚居的加州。我在那里留学期间,春节没有锣鼓喧天的游园会,没有州长向华人发表春节贺词,也没有法定的春节假期。对于我们这些留学生而言,国内的新年更是一个难以企及的梦。有多少次同学一起聊天的时候,说梦到回家过年吃饺子,放炮仗,可一睁开眼睛,能闻到的,只有冰冷的空气。身在国外,年轻的我们都开始懂得珍惜,明白那最平淡的恩赐都能成为我们最幸福的梦想。
于是,我们开始学习用自己的双手制造新春的气息,并把这气息带给他乡的人们。很少进厨房的我们,使尽浑身的解数,把一盆盆家乡的美食端上了餐桌,把一幅幅春联挂上了宿舍的墙壁。我们甚至请来当地唯一的舞狮队为大家新年舞狮祈福,好让我们身边的外国朋友看看,那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国古老文化,在地球的另一个角落,也能展现它独特的魅力。我们邀请校长为狮头“点睛",用英语为美国的同学献唱;我们让许多外国同学第一次吃到了汤圆与饺子;我们的美国同学第一次有了属于他们的中国书法作品,而上面写着他们自己的中文名字。
中国的春节,惊喜了外国人,也充实了中国游子的思乡梦。打开和父母的视频,我流泪了,不是因为彷徨和不安,不是因为失落和遗憾,而是因为那个扬帆启航的新春,我们和祖国、和亲人仍融为一体。
丁酉年话“鸡”联
2017年是农历的丁酉年,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鸡年”。鸡在众人的心目中被认为是光明的使者,正如唐代诗人徐寅听咏:“守信催朝日,能鸣报晓明”。祖逖北伐而“闻鸡起舞"的故事曾激励多少仁人志士奋然前行,一代伟人毛泽东的“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句将其感怀革命必然胜利民族必会振兴的喜悦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古今许多联坛高手以“鸡”人联者甚多,其中不少佳联妙对确能给人以启迪和美的享受。
北宋太平兴国五年,某地有—进士名叫张适,七岁时就能诗善对,有一次塾师出一上联要他对:“城中四境人家鸡鸣犬吠”;张适脑袋一摇,思索片刻对道:“朝内九重帝阙虎踞龙蟠”。此下联虽是对封建王朝歌功颂德之辞,但用词确切,对仗工整而目极有气势。
明朝天顺年间,安徽怀远县有位官至户部尚书的年富,自幼聪颖,智力过人,九岁时就能应题答对。这年的深秋时节一午后,一阵狂风将门前的梧桐刮断,鸟窝吹落,几只雏鸟在地上乱叫,小年富的私塾先生见状即出上联:“风坠鸟巢二三子连棵(科)及地(第)”;年富看着树枝砸破的鸡窝,从容对道:“月穿鸡屋四五声金膀(榜)啼呜(题名)”。先生听了不禁击掌三叹。因为下联紧扣上联,都以谐音点题,表现了年富年少老大,抱负不凡。
古时,封建社会里的文人切盼每年春秋赶考中金榜题名,穿红挂紫,博个锦绣前程。在此很多人也撰联自勉,其中有一副数字联中嵌有“鸡"字颇为有趣,联云:“何物动人?二月杏花八月桂;有谁益我?三更灯火五更鸡”。
湖北崭春县历史上有个文人外号陈怪细的,曾写过一副有趣味的隐喻联:“雄鸡鲤鱼猪婆肉;木耳香茹曲子粑”。此联系一家杂货店老板在铺面开张那天请陈怪细写的一副“发财致富”的对联。单从字面上看,此联不过是罗列了六种食品的名称而已,但透过字面探索它所隐喻的意思,情味可大不同。这些食品皆属温性食物,按中医学说法都是“大发”物,将它贴在一家新开业的店门上正顺应了“开门大发”之意。
清代贵阳青岩著名诗人周渔璜,自幼好学上进,一生作联颇丰,少时塾师先生甚爱之,常出对子让他对。一天先生见鸡生蛋,便出一联:“母鸡下蛋谷多谷多只有一个”;周渔璜闻树上鸟儿叫着,于是对道:“小鸟登枝,酒醉酒醉并无半杯”。
在古今楹联集里讽喻联中的“鸡”联也甚多。解放战争时国民党军政长官胡宗南遣派所部军长刘戡北犯,又派师长徐保扼守宝鸡,后二战犯均被我人民解放军击毙。胡宗南为其开所谓的“追悼会”,其时有人赠一挽联嘲戏日:“刘戡戡内乱,内乱未戡戡已死;徐保保宝鸡,宝鸡不保保先亡”。此联独具特色:一是后句开头一词同首句末尾,诗词格律上叫“连珠”,修辞学亦称“顶针”对;二是同一字在同一句中两次出现,而词义则各不相同,在语法修辞上叫“卷类”,可谓巧之又巧,别具一格,读后甚感趣味悠长,人木三分,令人拍案叫绝!。
我家拜年先敬老
小时候,自我记事起,便知道在过年时,大年三十的晚上有这样一个项目:先是全家人团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吃年夜饭,中途,父亲给我们孩子分发压岁钱,结束后,母亲给我们换上新衣服、新鞋子。然后,父亲挽着我的手,摸黑走夜路,分别到奶奶、外婆家给她们拜早年。一路上,我蹦蹦跳跳地向前,过年乐得我手舞足蹈,若不是_路上父亲紧牵着手,只怕是我要插翅而飞了。那时,携带的年礼也很简单,一包糖,一包柿饼,外加三五元钱。钱物虽少,但里面却包含着晚辈对长辈一片浓浓的孝心,用父亲的话来说是:“一年下来,总得对长辈有个交代。”长到十多岁时,大年三十晚上的节目安排有了一点小小变化,那就是不再由父亲挽着我的手,而是我们兄妹俩手拉着手一路蹦蹦跳跳地向奶奶外婆家走去,给她们拜早年去。如今,我已过而立之年,也为人父,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开始由我挽着孩子的手,去给二老拜早年,回首往事,真让人感叹不已,生活中往往有惊人的相似之处。现在我挽着我儿子的手去给老人拜早年的情形与当年父亲挽着我的手何等地相似啊!明显的变化是如今的生活水平已显著提高,给老人捎去的年礼不再像当年那样寒酸。虽然有的长辈已作古,但我们家风依旧。
我家敬老的传统绵延至今,就像田径赛上的接力棒,先由我父亲执着,然后传递给我,如今已交到我孩子手里。先敬老成了我们家过年的传统保留节目。衷心祝愿这传统在我们家能代代相传下去,直到永远。同时也祝愿在全社会的大家庭里让敬老的优良传统能进一步发扬光大,使除夕夜的爆竹声里,也同样洋溢着千家万户的敬老情。
春节一个特别的词
在中国的民族文化中,有一个最招人喜爱也最醉人的词:春节。它像摆在历史果盘里一枚沉默不语的果实,任人咀嚼,供人品味。它的核是经过几千年风雨洗刷过的那种,很凝重.也很清香,在人们面前晃动着,使大人孩子都像吃了兴奋剂似地围着它的光环舞蹈。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