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号开始实行的铁路旅客运输服务质量规范的餐饮经营中,明确规定高铁上供应品种多样,有高中低不同价位的预包装饮用水、盒饭等旅行饮食品,2元预包装饮用水和15元盒饭不断供,12306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此规定从今年1月1号开始不再执行,列车上也可以不卖15元套餐,15元套餐售完中途不在补剂。(1月13日 央广网)
在笔者的印象中,从和谐号动车组开通的那天起“15元盒饭”的话题几乎成为了众多新闻中不可缺少的要素,许多乘客都觉得高铁上的商品售价过高,虽然在2015年1月1日开始《铁路旅客运输服务质量规范》就要求,高铁上2元预包装饮用水和15元盒饭不能断供,但乘客依旧抱怨“15元盒饭”难觅踪迹,不间断供应可谓是 “名存实亡”。然而,这个规定再一次被打破今年1月1日起不再执行,15元盒饭不间断供应将不复存在,售完为止,中途不再补货。
众多乘客的想法可能和笔者一样,铁路早就已经市场化了,甚至火车票上都开始招商做广告,而乘客却为了能够吃上一份价廉物美的“亲民餐”却要与乘务员“斗智斗勇”,是不是为了增加收益特意提供高价位的盒饭而不是单纯为了让乘客填饱肚子,难道真的是利益的驱使?
首先,交通工具上的物价,由于其特有的性质,出现一定溢价本属正常,餐饮的定价是按照市场需求来决定,高铁乘客消费需求相对较高,很多旅客都希望吃得好点,会选择价位高一些的盒饭。“15元盒饭”和“40元盒饭”之间的差距不是一点点,大多乘客既然可以选择乘坐高铁,肯定也会选择味道更好点的盒饭。作为一个服务性企业,没法满足每个人的需求,只能均衡取舍。
其次,高铁餐食采用冷链盒饭保质期为72小时,旅客在列车上吃到的盒饭都是新鲜有保证的。相对的配送比例是根据列车运行线路、时间和不同时间段的车次以及在实际营运中的旅客需求量进行配送调整,如果大量囤货没卖出去,那么过期的盒饭就是经济损失,所以笔者认为不间断供应“15元盒饭”不现实。
铁路运输作为服务经营性企业,在其所运营的高铁列车上,有权选择性提供和推荐餐饮产品,实施差异化服务。断供也好,持续供应也罢,这都是铁路针对旅客服务质量的规范,根据旅客实际需求进行的调整,对于餐食更是按照实事求是的态度,不再针对某个单一餐食品种做硬性规定,而是要求针对多样化需求为旅客提供高、中、低档不同饮食产品。为每个消费者提供不同的产品或服务,对于服务性企业来说非常重要,对于铁路系统更是如此。
时代在改革、社会在进步,取消"不断供"并不是受到了利益的熏陶,而是服务质量提升的一种体现,我们不应只聚焦在这一份小小的盒饭上,而要放眼去看铁路发展为人们出行带来的便捷,春运大幕已经拉开,铁路运输开始“撸起袖子加油干”,确保每位乘客都能都安全、快速的回到那个“温暖的家”。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