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备受关注的铁路列车“15元盒饭不断供”政策近日悄然发生变化。今日(12日)晚间,新京报记者从12306获悉,自今年1月1日起,这一规定已以“内部要求”的形式停止执行。(1月12日 新京报)

“15元盒饭”在铁路服务话题中的“上榜率”较高,媒体对此也十分关注。2016年的春运,一篇关于“高铁动车高价盒饭吃不起”的帖子引发了广大网友的强烈共鸣和热议。今年春运,铁总针对“15元的盒饭和2元瓶装水不得断供”的规定作了修改,不再执行“15元盒饭不断供”政策,套餐售完中途不在补剂。这消息一出来,褒贬不一。甚至,更有新闻直呼“15元盒饭是否停售”,来带偏舆论常笔者认为,春运大幕拉开,针对此类话题更应理性分析,客观解读,别给回家的人们增加不必要的烦恼。对此,笔者认为要理性看清两点。

第一点,“15元盒饭”政策的改变,并不剥夺乘客的选择权。网友担心15元盒饭会被更高价格的产品代替,但就实际情况而言,铁路餐饮的种类很多,提供高、中、低档不同饮食产品。同样,“15元盒饭只是卖完不再中途补剂”不等于“15元盒饭停售”。这其中有本质的区别。相信不少网友都看过“麦兜——鱼丸粗面”的故事。麦兜要买鱼丸粗面,结果是要鱼丸,鱼丸卖完了,要粗面,粗面卖完了。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碰到这种情况,比如出去吃饭,很多菜品售罄了;买衣服,刚好S码没有货了。遇到这种情况,难道我们会愤怒地揪着店老板说,以后别开店了?大部分情况下,我们以后出门吃饭会早点预定,看中的商品也会早点下手。

第二点,政策调整是铁路改革走向市场化的必然结果。习总书记谈创新时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如今,消费不断升级,个性化、定制化已渐成趋势。随着消费主力人群的变化,商业模式和消费模式也在进行相应调整。今年春运,据中新网报道,90后成为了今年春运铁路客运旅客中最庞大的群体。当主力军已由90后接棒80后,被标榜为“个性化”已成为社会大众化时,社会总的消费市场导向已悄然发生变化。而这些客流数据释放了强大的市场信号。何为市场化?就是在开放的市场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竞争的优胜劣汰为手段,实现资源充分合理配制,效率最大化目标的机制。如果铁路不融入市场,那所谓的铁路改革就是“纸老虎”。人们在享受改革成果的同时,也要承受市场选择的风险。

因此,对“15元盒饭”,我们不应该给其贴上标签。在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只有不断的调整、不断的融合、不断的创新,才能提供出更契合大众的服务。就这而言,最终的受益者不止是铁路,更包括处于服务终端的对象——乘客。(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