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运的日益临近,火车票成了大家热议的话题,特别是抢票软件和有偿抢票问题更是成了舆论的焦点,有喊打的,也有认为这是合理的。

据统计,今年至少有58家平台推出了抢票软件,这些平台一般平均收费30元左右,大都宣称就可以提升40%、50%甚至更高的抢票概率,同时,有的平台还可加所谓的“流量包”,加得越多,抢票概率就越高。

抢票软件真的管用吗?的确有一些通过抢票软件抢票成功的案例,但也有不少人表示——“都快加价成VIP会员了,还没有抢到票”,更有人因为找了有偿代购后被骗。

网络平台的有偿抢票行为看似和传统的黄牛有所区别,支持者和这些平台认为这是代购行为,有偿服务很合理。然而,有偿抢票行为的实质是这些网络平台利用技术上的优势对网络上正常的购票秩序形成了插队,谁付的钱多,谁抢到票的概率就高,火车票在这里成了他们赚钱的“商品”。不论他们以套餐费、流量费、保险费还是其他形式来等形式来收费,但本质上和黄牛倒票无异,都是不以自需为目的,以非正常手段抢票然后加价给别人。在车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他们多抢了,另外更多通过正常途径能买到的票就少了,严重影响售票的公平。 

火车票是属于有管制性质的紧俏公共资源,不是自由经营商品,所有的代售点都必须在工商部门登记并经铁路部门审批取得资格。网络平台要想开展相关的服务,也应当具备相应资格。如果这些网络平台没取得资格,那至少是非法经营。况且即使有代购资质,加价超过5元也属于违法行为的。互联网不能大于法网,有偿抢票行为即使从线下搬到线上也无法漂白不法的性质。

不找有偿抢票,买不到票怎么办?一是要关注铁路部门公布的不同车站的放票时间和退票高峰节点。二是可以尝试通过中转、接力的方式买票。三是也可以尽早去尝试买机票或者大巴车票,换一种方式回家。我们不能将希望寄托在抢票软件上,轻信他们的广告,多花钱的同时还容易贻误时机,到时不但想要的票没抢到,而且会错过通过其他途径回家的机会。

火车票有了实名制和网络售票后,线下的黄牛少了,但这些黄牛改头换面后又开始利用互联网做起了有偿抢票的生意,甚至众多互联网公司旗下的平台也参与其中。可以说如今的网络黄牛对售票环境的影响要远大于传统的黄牛。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存在着无限的可能,但互联网再大也不能大过法网,网络平台的有偿抢票行为应该被叫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