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1月后,年底的休假或与家人团聚的计划已经被不少人提上了日程。然而,当在广州的林先生想为老家的母亲买张火车票返乡时,却发现往年就在家附近的售票点已经不复存在,他只得指望到火车站现场购票。(南方网11月9日)
火车票代售点的减少代表了原先火爆的“线下”代售受到了“线上”网购的极大冲击。在互联网时代,凡是被贴上“互联网+”符号的行业都发生了极大的改变,“线上”的优势正在对传统“线下”行业造成巨大影响。
特别是近期非常火爆的双11,“线上”网购销量仅这天就达到了1207亿元,并且这样的“线上”销售额今后会趋于常态,由此可见互联网“线上”的冲击力是非常巨大的。然而,就算互联网的优势巨大,但仅靠“线上”也是不行的,就在双11前,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谈到,在未来如果纯“线上”做的很好,没有“线下”的支持,没有跟“线下”的配合,是走不久的,如果“线下”依旧不改变,不去拥抱互联网,这也会走不久。因此,未来是线上、线下、物流、数据、技术的完美结合,而这种模式也将影响供给侧改革。
“线上”与“线下”需要相互依存,不可分离,那是因为“线上”与“线下”都有着各自的优势,且能各自互补。那么“线下”火车票代售点在面对“线上”网购的时候有什么优势呢?虽然电子化售票模式是大势所趋,但火车票代售点的存在就有它的存在价值,理应留有一席之地。目前互联网订票确实越来越普及,但仍然有很多人不会上网买票,有的家也离火车站比较远,因此代售点有其客观存在的意义,它们确实方便了这部分旅客。
如果说未来人们都学会了网上购票,那么“线下”代售点就连这点优势也没了,最终“线上”网购还是会替代“线下”代售点。但是这毕竟是未来的趋势,并不是现状,在到达取代“线下”代售点的时间点前,我们还有很多年要度过。因此如何让“线上”网购与“线下”代售点在这段时间里平稳过渡,如何去寻找一个平衡点是现阶段最重要的事情。
在“线上”网购的巨大冲击下,“线下”代售点的利润极具下滑,在无法避免这种大趋势的时候,需要“线下”代售点进行自我改革。其实在现阶段,代售点可以根据人流量基储门面等情况进行考察,适当考虑在偏远区域设售票点,同时火车票代售点也可采取像票务中心那样集团式的经营模式,即连锁经营,再有可以使火车票代售点增加经营机票或旅行社等业务机构来丰富其产业。
总而言之,现阶段火车票代售点依然有其存在价值,但在服务那些不会使用网购的人的同时,也应进行自我改革去面对互联网的冲击,从而做到为以网购主导的下阶段进行平稳过渡。火车票“线上”网购与“线下”代售点随着时代的变化,其平衡两端杠杆的点也在不断移动,根据现状有效的寻找这个平衡点,将使“线上”网购顺利“起航”并使“线下”代售点安稳“着陆”。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