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前的1936年10月,一支队伍纵横十一个省份、突破敌人的重重包围,两过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穿越荒无人烟的地区。将革命的星星之火,带到了千家万户,最终成了燎原之势,新中国因此诞生了。这就是伟大的两万五千里长征。
64年前的1952年10月,兰新铁路建设者穿越茫茫戈壁荒漠、终年积雪的达坂、闯过无数的盐滩,一锹一镐、肩挑手抬。不怕吃苦、不怕累,将青春和热血的种子撒播在这片土地上。克服了无数艰难险阻、硬生生的打通了连接内地的生命通道。新疆铁路也因此进入了新篇章。
毛泽东在长征胜利后,曾评价红军的长征路: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对于新疆铁路的建设而言,又何尝不是一次伟大而又艰难的长征呢?
长征是宣言书
红军长征开始,远在千里的蒋介石就叫嚣着:他们是走向深渊,走向死亡!然而,伟大的工农红军依然在一次又一次敌人的狂轰滥炸、围追堵截中冲出突围,向一切企图粉碎和消灭红军的人宣言:我们是一支永远打不垮、永远不低头的军队。
在兰新铁路建设伊始,面对没有技术、没有装备,面对沙漠、风区、荒漠等复杂的地形铺设铁路的铁路建设者而言,也是一种挑战。然而他们没有被困难吓到,用坚忍不拔、不怕吃苦,不怕牺牲的长征精神,硬是将一米一米的钢轨铺设向前延生,1962年的12月9日兰新铁路铺轨到乌鲁木齐。整整的10年时间,铁路建设者勇敢的向这荒原和沙漠宣言:我们永远是打不败、吓不怕的。
长征是宣传队
红军长征途中有这样的一个故事,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借宿在徐解秀老人家中的女红军,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对于这样的队伍,怎么不会赢得百姓的拥护和爱戴呢。
新疆铁路的建设和发展,也离不开这样的一支铁路队伍。在幅员辽阔的新疆大地上,铁路承担着新疆的建设发展和各族民族文化的团结和交流。和田的大枣、库尔勒的香梨、哈密的哈密瓜;石油、煤炭、棉花、粮食的运输,天山南北各族人民与内地人民的文化交流,都要依赖铁路。只有建立一支高标准、严要求的队伍,才能保障高效、便捷、准确、安全的保障运输,只有素质过硬的队伍,才能赢得人们的信赖和支持,才能树立老百姓心目中响当当的品牌。
长征是播种机
长征路上,红军因非常饥饿而寻找粮食,发现老百姓的米缸,在取走粮食的同时下,按照价格在米缸里放入相应的银元。每拔走地里的一个萝卜就在拔出萝卜的坑里放上一块银元。热爱老百姓,为老百姓服务,才能够赢得了老百姓的信赖和支持。正是一直坚持铁一样的纪律和素质,不断的发展和壮大。
新疆铁路地处祖国的西北边陲,自然环境十分恶劣,新疆铁路建设者扎根戈壁荒漠,与严寒酷暑、风沙冰山对峙,将汗水甚至生命根植于铁路所经之处。如今,迎来了新疆铁路大建设、大发展的时期,新疆至西亚、欧洲国际集装箱班列、南北疆城际列车,以及兰新高铁开通。铁路建设者每到一处,都会种下艰苦奋斗的种子,让他不断的生根发芽。正是这种精神,不断的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铁路人。
80年的荣辱兴衰,我们国家从一穷二白走向繁荣富强,64年的艰苦奋斗,新疆铁路从一无所有到绵延千里。习近平说:“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新疆铁路何尝不是,新疆作为通往中亚的窗口,是“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的战略枢纽。在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部署下,相信新疆铁路建设者也会走好自己的长征路,新疆铁路将会迎来更辉煌璀璨的明天。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