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福布斯》10月19日文章,原题:迅猛发展的中欧铁路网迈出下一步。本世纪头10年,陆续有多条不同的中欧铁路线试运行,但直至2012年,重庆至德国杜伊斯堡的每周定期班列才开通。一年后,北京宣布“一带一路”。它将撼动欧亚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格局,重新确立中国在欧亚的地位。按照计划,数千亿资金将被注入推动新丝路。新的跨欧亚铁路线将成为其排头兵。(《环球时报》、环球网、人民铁道网2016年10月21日电)

中国与欧洲的交往因为铁路“源远流长”,上世纪80年代末以后随着陇海——兰新——北疆铁路连城一起特别是阿拉山口口岸开通,让中国有了通往欧洲的铁路通道。这条第二亚欧大陆桥让中国实现了海铁联运的新时代,这条路也让东亚和西欧的时间大大缩短。随着中国与欧盟各相关成员国贸易往来日益密切,特别是2006年后中国多个城市相继开通了去欧洲的货运班列,从“义新欧”、“汉新欧”、“渝新欧”、“赣新欧”……各中欧班列不断增加,但“同质化竞争”也日益严重,无法形成品牌效应,“零散品牌”也越来越成为制约中欧班列发展的“绊脚石”。于是2016年6月所有的城市开行的班列统一改称“中欧班列”,正式将这一品牌打向世界,并沿着“丝绸之路”开向欧洲。中欧班列不仅使中国和欧洲连成一线,还让周边的国家搭上了顺风车,中国收获的不仅是欧洲的产品,由于中欧班列的开行,中国的东出口——绥芬河口岸和满洲里口岸“不够用”了,又开始建设新的出口——抚远口岸和黑河口岸。而位于新疆的西出口则又新增了霍尔果斯口岸和正在建设的巴克图口岸。快速增长的货运量让第二亚欧大陆桥更加忙碌,以至于一度停留在“想象”中的第三亚欧大陆桥呼之欲出。

中欧班列只会有更多,不会有最多,随着“一带一路”不断发展和中欧贸易额的激增,铁路运输将在中欧贸易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