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下午,一名女子在宁波高铁余姚北站乘坐D5432列车。乘车过程中,为女子送行的父亲在进入车厢后,未及时离开,情急之下女子按下了车内的紧急制动和火警警报按钮,导致列车发车推迟15分钟。(6月30日 中国网山东)
常言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出门在外,谁都难免遭遇旅行的“插曲”。可报道中女子在应对旅行“插曲”上采取的方法是极其不明智的,尤其在公众安全神经敏感、脆弱的当下,如此的“猴急”的做法极易引发民众的恐慌。而对于此类的行为,我们应当反思些什么?
首先,要增强公众安全意识。提到公众安全意识,众网友均要为电视、网络上屡见不鲜的违章违纪而感到汗颜,为什么国人如今变成了这幅模样,是不怕死还是死不怕?其实,并非如此,出现这样的违章违纪的根源是民众安全意识的缺失,例如,在近几年的动车禁烟问题上,“瘾君子”们接二连三的上演“腾云驾雾”的戏码;线路旁的风筝、气球也“不怀好意”地侵扰着列车运行安全。面对日益敏感、脆弱的公众安全神经,加强自我安全意识提升已是迫在眉睫。对此,各路媒体在公众安全、事故案例报道上更要注重警示教育,强化对安全、道德的宣传引导,决不能单纯以标题博眼球、赚点击。
其次,要加强安全监管引导。众所周知,铁路部门从购票环节起至旅程结束均有一套完整的安全制度体系。可在各项制度执行上,铁路部门执行力却还有待加强。据悉,在车站监控视频中,一家人不顾工作人员的阻拦,先是私自进入候车大厅,而后利用检票设备的时差快步通过检票口,且在一分半钟内,其母更是多次往返站台、车厢。这其中,仅只有安检员劝说过女子,便再无任何引导监管。
当然,对于女子及家人莽撞的行为,我们应呲之以鼻,但就此事件铁路部门暴露出来的管理问题,笔者建议加强对送亲友人员的劝导,加强对进站安检、验票通道的把关,同时,注重提升自身服务品质,做好提重物、行动不便的旅客重点帮扶,从源头、过程上对类似问题进行极力纠正,乃至消灭。
最后,笔者真心奉劝那些“冲动”族们:出门在外保持冷静,遇事多想想后果,公众安全禁不住您的“猴急”闹腾。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