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新闻 > 铁路评论

垄断、竞争还是创新,路在何方?

2016-06-26 09:32:44来源:用户投稿作者:秦明明

近年来,我们相继看到有关反垄断法实施的案例发生,不论很早西方的AT&T、IBM还是微软,还是我国的可口可乐并购汇源、中国移动收劝月租费”、茅台五粮液等等,“垄断”这个词不断的呈现在民众面前,对它的讨论更是莫衷一是。2016年初起,电力、铁路等“垄断”行业试点混改的新闻层出不穷地吸引着人民的眼球,更是将国企置于了舆论的浪尖。

单拿铁路行业来说,这两年来,两种声音交织不息:高铁作为中国的新名片正在海外发挥着巨大的国际影响和铁路行业要引入竞争来破除垄断,更是有各类意见领袖们纷纷状告铁路部门票价问题等等,不断激发着民众盼望铁路改革、降价和反垄断地位。

那,我们先聊聊垄断,它究竟垄断的是什么,损害了谁的利益?

前些阵子乘坐专车时,与司机们聊天,深感司机们的无奈和困惑:为何有的城市允许专车、有的城市模棱两可、有的城市直接禁止。出租车行业这几年受到了滴滴、优步等专车企业的冲击,在国内外都是新闻的焦点。

出租车行业损害了乘客的利益了吗?司机拒载、统一定价、车内环境差等等,是我们都经历过的。手机专车为乘客带来了利益了吗?答案是明显的,优质的车内环境、过于健谈的司机、低廉的车费等等,也是我们经历的。那为何还要禁止和模棱两可。

反观铁路,损害了旅客的利益吗?多年未涨的票价、定价亲民的高铁、引入深山却几乎无收益的铁路线(暂且忽略那些你们遇到的态度不好的工作人员吧,试问哪行哪业没有呢),无论是心理还是基本道德上都是为旅客着想。

其次,再看看竞争,它是在什么情况下蓬勃发展的?

同样以专车行业为例,滴滴、优步为拓展市场,不断打折价格战,互不相让火药味十足。在产业界,各类企业和商家得以立足的法器就是找寻差异化、特殊的生态圈,不断地构筑自己的垄断地位。手机专车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诞生的,虽然有着出租车行业的“垄断”,但是竞争就是在“垄断”的情况下产生了,简单有效。

对于铁路呢,这几年还真是要了老命了。老话说“火车一响,黄金万两”。先看几组数据:2014年全国铁路累计完成货运量38.1亿吨,同比下降3.9%;2015年全国铁路累计完成货运量33.6亿吨,同比下降11.9%。而2014年全社会完成货运量432亿吨,同比增长7.1%;2015年全社会完成货运量450.2亿吨,同比增长4.4%。从数据中可以看出,铁路的货运市场正在不断地被公路、水路、航运侵占,其他运输方式都在保持平稳增长的势头。

铁路,其实一直都在正在被这些行业竞争,却不像民众想的那般,直接出现一个铁路公司与现有的总公司或者路局抗衡,短期内这个愿望是无法实现的。(公众号:明说talking)

最后,该聊聊创新了。

辉格在《自私的皮球》中,将创新三类:一是微创新,对已有的商品的局部改进;二是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满足此前其他商品来满足的需求,如汽车相对于铁路;三是挖掘出一种全新的需求并加以满足,如太空旅行。

前面提到的公路、水路、航运正在不断地瓜分着铁路货运市场,正属于第二种创新方式。而炒的比较火热的超级高铁、真空高速列车等,还有各类城际铁路、地铁等应该可以归为第三种创新方式。实际上城际铁路和真空高速列车、超级高铁都是铁路范畴内的,如果将来非国企形式注资运营的话,或许对现有铁路格局的冲击就不是一点两点了。

铁路当前提出的货运改革、政企分离等就是微创新了,如同一艘航船让桅杆更加结实、让船体更加结实。虽然仍是个比较封闭的系统,铁路这五年不论是服务、建设、还是改革都是在亦步亦趋的前行着,因为一旦“垄断者”沉溺于旧模式,就会连同其所垄断的产业一起被边缘化。熊猫进化的只能进食竹子、树袋熊只能进食桉树叶,正是这个道理。

创新正是该在这个时候登场了。英特尔、IBM、微软虽然庞大,同样热衷创新,创造新产品吸引消费者;诺基亚、柯达也很庞大,总会被其他产业绕路追赶;铁路也很庞大,一旦不尝试创新,也会逐渐被边缘化,被其他交通方式所代替。

总的来说,垄断作为一种产业发展的顶端的产物,实际催生了大量的竞争。竞争变着方法的避免正面对抗绕道而行,利用创新不断吸引消费者,打造属于自己的垄断。

无所谓垄不垄断,重要的是创不创新。未来不可见,当下需谨慎,前进和创新终是生存之道。(公众号:明说talking)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