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毅)近日笔者在南昌局管内乘车进站时,欣然发现有高铁鹰潭站候车室已增设了便民充电区和就餐区,不仅心中暗自竖起了大拇指。
这些小改进的成本其实并不高,甚至可以说十分低廉,设施仅仅只是数个充电排插、两三张小桌子,占据的空间、后续的电费和维修管理成本都寥寥无几,但作为当前“供给侧改革”大潮中的一个小小注脚,却从侧面体现了“铁老大”的理念逐渐向市场经济过渡转型,折射出铁路总体服务意识从侧重专注安全性向综合舒适性升级跃迁的时代悄然变革趋势。
虽然餐桌和充电之类几乎是绝大部分餐饮小店的必备功能项目,但作为一直是面向公众服务的铁路部门,长年累月在春运暑运的超员、打击黄牛等忙碌中,将主要精力用于保安全畅通、正点率等方面,无暇分心对运输主业之外所衍生附带出的相关额外服务项目做出更多充分精心的考虑。另一方面,在公路和航空仍都普遍相当落后的漫长绿皮车岁月里,连城乡公交系统也十分不便,而一旦误乘漏乘又很少有列车车次替补,为生怕万一耽误宝贵的行程,四面八方赶来的大量焦急旅客宁愿提早几个小时以上就拥到候车室耐心等候,能在人潮涌动中寻找到个就近的座位已经十分满意,无论车站方面还是旅客本身,都极少有人关心在意诸如能否提供餐桌之类微不足道的个性小服务。
然而,改革开放以来几十年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交通运输业全面突飞猛进的进步,旅客出行有了更多更优选择,从追求“走得了”到开始真正注重向往“旅途愉快”的实质内涵。其中,候车舒适度早已经有了多次质的飞跃,例如,增扩面积、装修环境、中央空调、开放公厕,有偿充电等,但个别细节上仍还有着一些改善空间余地。在这种历史大背景下,之前不受重视的小服务也变得日益重要起来而需要被逐渐提上议事日程。
其中,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候车时间变得大为缩短,少量匆匆忙忙的旅客想节约利用时间边候车边对自带食品体面就餐,或临时充电应急以便保持通信联络畅通或途中电子阅读。虽然有这些需求的是旅客总群体中的少数,例如列车上也基本配带小桌,动车还设有220V插座,但候车室是旅途必经休息过渡的场所,且人来人往,人流量异常大,出门在外的旅客当中有同类潜在可能性需求的累积也仍不在少数。
从长远来看,这些服务项目也只有长久固定且连锁化后才能形成强大整体品牌性规模效应,像多年一直提供开水那样,能使国人一想到铁路就联想到有这些贴心实用的统一旅途服务,才能整体降低旅客的出门准备工作量,将旅途便利性等优质服务效果和美誉拓展到最大化程度。未来,铁路部门还应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更尚待摸索归纳出经验,将这类小服务上升到规范化、全程普及化的布局高度层面上加以组织完善,将其融入到铁路基础服务的新理念当中,上升成长为铁路优质服务的一代新形象新标识。(龚毅)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