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新闻 > 铁路评论

老员工创新奇迹,中国铁路需要“工匠精神”

2016-04-24 18:41:07来源:用户投稿作者:刘文杰

4月18日,中车眉山车辆有限公司货一车间内,新产品钢制储存罐的试制进入最后一个环节。早晨8点30分,一位戴细边眼镜、穿浅蓝色工作服的高个子走了进来,他就是冷作工首席技师张志发。“当前主要调整工艺平面,做好工艺分析,为即将批量生产的新产品做准备。”“所有的技术革新,都要围绕降低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益来做。”这是张志发反复提及的一句话。入职31年来,由于张志发的技术改进,该公司P70棚车的生产效率提升了50%,鱼腹中梁的矫正人力成本降低了100%。“张志发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先后主持完成了技术攻关10项,参与完成7项技术攻关,创造经济效益300多万元。(中国经济网)

谈起工匠精神,不得不说瑞士手表和德国汽车。手表和汽车都有精密的零部件,这些零部件完全是由工匠手工装组完成。瑞士手表、德国汽车之所以名扬世界且长生不衰,就是因为精准、精确的工艺注入了细致入微的工匠精神。中国铁路想要走出去,必须有这样的“工匠精神”。对于冷作工首席技师张志发的“工匠精神”,笔者觉得有两方面可以去分析符合我国国情的“工匠精神”。

个人层面上看冷作工首席技师张志发的“工匠精神”,张老师傅在工作中追求极致,追求精益求精,追求专注踏实。访谈中可以看出张老师傅面对技术难关敢于硬碰。张老师傅走在车间内,每一个员工都会和他热情打招呼。不仅因为他是老员工,还因为他创造了一项项技能奇迹,令大家钦佩。1992年,出口泰国的集装箱铁路货车是中车眉山当时整车出口的最大订单。可是,泰方要求使用当时国内铁路货车制造史上没有先例的焊接转向架,生产过程的组装精度和焊接变形控制要求极高,张老师傅通过细心专研,创造性的开发了“六点定位法”的焊接方法,保证了高标准的装配质量,公司焊接转向架生产速度和产品质量得到泰国监造人员的赞誉。张老师傅的“工匠精神”值得我们所有一线工作者学习。

国家层面上看冷作工首席技师张志发的“工匠精神”,今年是习近平主席提出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第一年,其中供给侧结构改革中很大一方面就是提高供给产品的质量,而这正是需要具有工匠精神才能保障和完成的。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今天,仍需工匠精神来创造活力、驱动创新,一个大时代,仍需精雕细琢的大匠之笔,仍需脚踏实地的大匠之风。为什么起步较晚的中国高铁在短短十来年间发展如此迅猛,科技水平已超过了拥有五十多年高铁发展历史的日本等发达国家?笔者认为,真是中国铁路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让中国高铁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世界领先的质变。从线路建设到车辆制造,从行驶运营到检修养护,铁路人在原有的科技水平上不断开拓进娶勇于创新,并将自己严谨、耐心、专业、敬业的优秀品质投入到每一个工作环节中。

相信,在未来,会涌现越来越多的张志发,烙上“工匠精神”印记的中国高铁和中国其他制造业定能更华丽地走向世界舞台,开拓更广大的国际市常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