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发改委宣布今年内放开高铁动车票价,改由铁总自行定价,并给予铁总根据市场竞争状况和客流分布等因素实行一定折扣票价的权利。
政策一出便有专家预计,届时部分紧张的高铁动车票会有适度上涨,于此同时,部分冷门线路票价也会适当下调。但笔者认为,根据客流大小去调整票价的观点有些先入为主。
目前我国高铁速度世界领先,但是高铁运输全过程服务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比如,高铁购票选座、换乘、餐饮服务、设备设施等还不尽如人意。铁路实行自行定价后,理应以提升服务质量为核心,从更好地迎合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的角度,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推出更多质价相符的产品,从而赢得更多的消费者的亲睐。
其实,以市场供求为前提的定价机制在国外高铁运营中并不鲜见。如,法国高铁的客票定价主要分为社会公益价格和商业优惠价格,充分考虑低收入群体的需求,这和日前我国交通部部长杨传堂所提到的高铁定价要兼顾农民工利益的观点类似。而德国对高铁票价的调控则是通过设定法定的最高票价来实现,这也就抓牢了高铁性价比这个关键问题,避免了刚性需求较大而产生运输市场泡沫。而日本高铁定价权则归私有化运营企业所有,自负盈亏,但有乘坐过日本新干线列车的乘客就知道,其配套的就餐供应也可谓是星级享受。可以看出,这些国家的高铁在实行自主定价后,进一步彰显了服务意识和担当精神,最受益的还是广大乘客。
随着小康社会的全面到来,消费者对于出行的需求会更多地着眼于出行体验上。当前,人们已经在铁路体质改革中尝到了甜头,对铁路实行自主定价充满期待,也相信铁路必定会以充分的市场调查为基础,价格策略也会符合我国消费者需求这一客观实际,用更人性化的服务来支撑中国高铁这一世界品牌。届时,部分乘客对于价格调整的顾虑便得以消除,取而代之的是出行的更多自主选择,实现高铁出行价格、时间、服务等一系列因素的最优化组合,人人分享铁铁路改革释放的红利。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