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建议,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可以考虑把高铁时速恢复至350公里,以提升高铁运转效率,降低老百姓出行时间成本。(央广网3月3日)

近日,关于高铁恢复到时速350公里的提议成了热门话题,有媒体做了一个小调查,根据调查结果,七成多网友对提速持赞同态度,有政协委员还将在即将召开的全国政协会议上提交此议案。笔者认为,高铁时速该不该恢复到350公里,网友说了不算,领导说了也不算,应该由科学来决定。

安全是决定高铁能否恢复350公里时速的首要因素。安全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技术指标,二是民众认同。高铁为什么会降速?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出于安全考虑,对于交通工具来说,速度越快,发生事故造成的损失越大。正因如此,铁路部门才从降低安全风险角度考虑,于2011年7月做出了高铁降速的决定。但从5年来的运行状况来看,我国高铁恢复350公里时速,技术保障上没有任何问题,民众也对高铁的安全性给予了充分认同。而我国很多客运专线的设计时速本来就是350公里,恢复350公里时速可谓顺理成章。

经济是决定高铁能否恢复350公里时速的另一因素。列车提速的目的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提速缩短人们的时间成本,进而增加企业的市场份额;二是通过缩小运行间隔,缓解部分线路运力的紧张状况。高铁的运营丰富了人们的出行选择,从今年春运来看,近一半的铁路旅客选择了乘坐高铁出行。随着运营里程的增加,这个比例还将加大,而京沪高铁仅开通三年就实现盈利的事实更证实了在中国发展高铁的可行性。从现实需要来讲,目前,京沪高铁徐州-蚌埠段日均运行列车约110对,接近150对的上限。而下半年郑州-徐州高铁开通后,徐州-蚌埠段预计还将日均增加列车约30对,如果不尽快恢复350公里时速并缩小列车运行间隔,京沪高铁运力将很快饱和。

尽管从科学角度来看,高铁时速恢复到350公里的时机已经日渐成熟,但怎么恢复,还需要铁路部门尊重客观规律,统筹考虑。正如全国政协委员宋丰强所说,“高铁恢复350公里时速不一定搞“一刀切”,把所有线路都提升为350公里,具体线路要具体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