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自国家发改委的消息称,从今年起,放开高铁动车票价,改由中国铁路总公司自行定价。有专家预计,届时部分紧张线路的高铁动车票价会有适度上涨……旋即,不少民众认为高铁票价大涨时代已经到来。

时光回溯到2009年底,武广高铁开通,为了推行高铁公交化,铁路部门适时调整运力,取消了少部分与高铁线路高度重叠的车次,立即迎来一片“被高铁”的呼声。时隔几年,如今武广高铁已成为中国最热门、客流居高不一的线路之一,动车对数超过武广普铁对数,“被高铁”的声音早已被淹没在高铁方便、快捷、舒适的乘坐体验中,不见了踪影。

当前,在众多的交通运输工具中,大巴、航空、水运等票价都已放开,只有铁路仍由国家定价,这已成为制约铁路发展的重要因素。像普速铁路客运票价已近20年未涨过,最后一次调价还是上世纪90年代,而物价水平和铁路用电、供水、机车用油以及劳动力成本等却已增长了不少,普铁对铁路部门而言,早已无钱可赚。以怀化至铜仁为例,全程93公里,普铁快速空调列车票价仅为15.5元,而汽车票价却要45元,两者相差还是挺大的。

高铁与普铁定价都低,两者都在亏损,国家对普铁票价暂时不放开,主要还是考虑到普通铁路要保障老百姓基本出行的需要。而高铁就不同,由于其是快速铁路,不完全属于公共服务,且定价低已造成高铁运营亏损的局面。放开高铁票价,不再由国家统一定价,从长远来看,将有利于高铁的发展与效益的增长。

可面对高铁票价上涨,还须先破除民众“被涨价”心理。从国内形势看,国家经济经过三十几年的高速发展,交通网已较为发达,各类交通工具的竞争已十分激烈,老百姓出门可供选择的余地大大增加,再也不像过去那样只能靠单一的交通工具到达目的地了。

笔者认为,在将来,高铁更多的应是实行浮动票价,在淡季和客流量不大的时期,高铁票价反而会有所下调;在旺季与热门线路,票价才会上调;但即使到了春运时期,像京沪高铁、武广高铁、沪宁城际等热门线路也不太可能大幅度涨价,因为铁路部门要兼顾公平,要实现在客源不流失的情况争取利益最大化,必然要制定合理的涨幅;假如高铁大幅涨价,高铁的性价比就会大打折扣,必然会促使部分旅客改乘其他交通工具;另外,监管部门也不会任由高铁大幅涨价,会对市场行为作出相应的指导建议与实时监控;通过以市场之手、自主定价来调控高铁票价的涨幅,才是硬道理。否则你卖天价鱼,相信谁也不会去吃。

因此,从宏观上讲,此次国家放开高铁票价,部分车次和热门线路涨是肯定的,但这会由市场决定;在实际运作过程中,还应实行浮动票价,分区域或分线路票价,以更适应市场竞争。在今后春运时期,可能会出现这样的现象,由于节后往广州方向是重点,同一对高铁列车,从武汉乘车去广州票价会涨,但从广州返回武汉,则要比现行票价要低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