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市场化转型的中国铁路总公司终于拿到了“高铁定价权”。国家发改委近日宣布,从今年起,放开高铁动车票价,改由铁总自行定价,并给予铁总根据市场竞争状况和客流分布等因素实行一定的折扣票价的权力。学界普遍预计,发改委放开高铁票价管制之后,部分热门线路的高铁票价确实存在票价上浮的空间。(中国青年网2016.2.20)

自2013年铁总公司成立以来,就不断推出各种措施,在市场化的道路上大步前进,如今的自行定价也是其市场化进程中的必然事件。铁总自定票价不仅能够充分利用市场规律来促进自己的发展,同时也为国家各部门多一项决策参考。虽然铁总的自定票价是市场化的必然事件,但是怎么涨、哪里该涨、有没有降等,都要是一个明白账,以便保障旅客的权益和铁路的公益性。

首先是要有一个科学完善的定价机制。哪里的票价可以调整?什么时候调整票价?调整的幅度是多少?这些都必须要有一个科学的依据。大巴、航空票价的自主调整之所以会被民众接受是因为影响大巴和航空营运成本的是油价,但是油价的制定和生产并不是运输企业所掌握的。同理铁总公司本身不生产汽油和电,更加没法决定各城市的人口数量,那么铁总公司定制票价的时候可根据当地的人口,电价等相关的物价进行调整,当影响铁路运营成本的各项物价超过一定涨幅或客流量增长幅度超过一定值时,才可以调整票价。

其次是要更加合理的安排普速列车的时间段。虽说高铁出行如今已成为许多旅客的首选,但正是由于高铁动车分流了大部分的旅客,使得普速列车的舒适度和速度也得到了提升,对于在时间上没有要求的旅客,普速列车仍是有不小的市场,同时由于国情因素,高铁全面取代目前是不现实的。如果高铁票价上涨了,但是普速列车的时间段却被安排到一个不方便旅客出行的时间段,那就会变相的强迫旅客只能坐高铁动车。

铁总公司的自主定价是铁总市场化的必经之路,但是票价的调整必须是一个明白账,建立一个科学的定价机制,不仅是对社会的负责,更是一个企业日渐成熟的表现,只有各项工作都有序可循,有制所依,铁总的市场化转变才会更加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