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年根了,绕不开出行的话题。最近,一则吐槽动车上盒饭贵的帖子,被网友狂转。“吃不起,一个盒饭三四十;喝不起,买瓶水要5块起!”帖子除吐槽外,还透露一个很少人知道的事:动车上其实还有15元以下价格的盒饭。(2016/1/13 央广网)

《铁路旅客运输服务质量规范》规定,供应品种多样,有高、中、低不同价位的预包装饮用水、盒饭等旅行饮食品,2元预包装饮用水和15元盒饭不断供。铁路部门也做出过限制高铁盒饭和饮用水不能过高的规章,以保证民众有更多的选择权利。但是,某些人却将很正常的“市场推销”行为上纲上线了,甚至打起来销售人员、列车长以及铁路部门的板子,是不是有点太过“惯性思维”?认为铁路市场化改革之后,推销贵一点而非强卖的盒饭就是“店大欺客”未免也太缺乏“市场思维”了吧?

一个人去一家餐厅去点餐,问店主什么菜最好的时候。想必,不会有哪个店主会推荐自己这里卖的最好的是“萝卜青菜”吧,自然是推荐这里卖的最好的招牌菜。而高铁盒饭首先被推荐的,自然也是30元的盒饭,谁都不会像客人推荐自己这里最便宜的东西。而根据报道来看,高铁上的15元盒饭相对于30元的盒饭而言,自然有较大的差别,并不是很受欢迎。所以,乘务员不推荐15元盒饭是有道理的。盲目的认为乘务员故意对15元盒饭“遮掩”其实是想当然。而根据笔者自己乘车途中体验来说,在高铁餐车上,能够清楚看到明码标价的15元盒饭。也并非某些人认为的故意抹杀消费者的知情权。但是,就是这么一个很正常推荐销售好的盒饭行为,就被吐槽的“面目全非”。甚至,连阴谋论都被人说了出来,真是让人不得其解。

可见高铁低价盒饭是存在的,那么网友所说的低价盒饭“躲猫猫”显然是言过其实,列车上需要用餐的人很多,低价盒饭自然很受欢迎,但是在某个区间段供应量是有限的,只能靠下一站来补充。如果把一个特定区段的供应短缺过度的放大到整个运行时段,难免会混淆视听。同样铁路部门作为市场化运行的企业,不光只是承担其公益性责任,还是要谋求一定的利益。

与其说民众声讨的是对高价盒饭,倒不如说这种基于高成本的高价盒饭在营销上没有迎合民众需要“优惠”的消费心理。当然任何事情的讨论需要理性,如果成为一种舆论绑架,一种“声讨盛宴”的重复聒噪,难免会离我们最初的诉求越来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