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中老铁路项目签约仪式在北京胜利举行,这标志着中老高铁正式落地,这也是中国高铁在“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下,走出国门的又一大成功。但是这成功的背后,离不开中泰、中印高铁等为之所奠定的深远影响。

在竞标“雅万”高铁时,中国就阻力重重。面对最大的竞争对手——日本,我们早有准备。在运营模式上,日本有新干线模式,我们有综合性商业模式;在产品优势上,他们打得是品质与安全,我们同时兼顾价格。面对日本的咄咄逼人,中国毫不退让,而是更进一步对印尼采取了许多优惠政策,融资宽裕、缩短工期等等。“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虽然中日较量已经进入到了一个白热化的阶段,但是我们通过自己的特点和优势终于赢得了“雅万”高铁项目。

无论从经济还是政治因素考量,中国是一定不能妥协的。就经济上来说,东南亚地区对于中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市场,通过用资本和技术去换取市场,西方国家曾在我们国家实践过,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利用西方的资本和技术发展强大起来了。同样的,中国高铁就是一个纽带,打开东南亚市场,实现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多赢。虽然,短期内,海外市场的盈利暂时看不到,但是站在长远的角度,徐利平说过:“借助这个示范工程,中国高铁可以通过技术转让和联合生产进一步打开东南亚乃至中东市场,这其中,我们会利用印尼在东南亚和中东的人脉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常”的确,这一长远规划带来的收益将不可忽视。

就政治因素考量,无论是老挝、泰国、印尼等东南亚区域,鉴于中国地缘政治的复杂性,我们有必要求同存异,共谋发展,而不是断绝来往,树敌而孤立自己,给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可乘之机,大国的平衡就在此体现出来。我们坚决不能让日本在东南亚地区横插一脚,这盘棋,我们要下好,要团结应该团结的力量,相互支持,共谋发展。

现在,中日争夺海外市场的“战火”还燃烧到印度,两国都中标印度高铁可行性研究项目。一方面,我们要因地制宜,制定方案,夺得先机。同时也要在修建过程中,需要谨慎扎实,不要给中国高铁抹黑。因为这已经是站在了一个国际的舞台上,一个大国的形象已经展现出来;也是为以后高铁的继续出海铺路,争取让高铁成为连接欧洲、非洲和美洲的纽带,让“一带一路”的战略促进中国与世界的发展。(马晓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