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中国铁路总公司日前披露,自2015年11月1日起,铁路部门为境内乘坐火车的旅客提供铁路旅客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业务服务,也就是铁路乘意险,旅客可以自愿投保。(11月3日 央广网)
从2013年1月1日起,火车票价中不再包含旅客意外伤害强制保险费用,使得铁路旅程中的人身安全保险经济保障处于空缺状态。
铁路乘意险是指被保险人在保险期间内持有效乘车凭证,乘坐境内旅客列车,遭受意外伤害致使本人身故、伤残或者受伤治疗等等,由铁路自保公司按照约定给付保险金的服务。该保险由旅客在购买火车票时自愿购买,保费3元,最高保障30万元意外身故、伤残还有3万元意外医疗保险金。未成年人须由其父母投保,每份保险费1元,最高保障10万元意外身故、伤残和1万元意外医疗保险金。 保险事故发生后,铁路站车现场工作人员可直接受理报案。
笔者认为,“乘意险”不仅保障了旅客自身,也为铁路自己买了一份“信任保单”。铁路乘意险的此次回归,并非强势来袭,而是抱着尊重民众的态度,所列出的一道选择题。由于铁路的服务对象具有多样化,比如年龄、体质、性别、生活习惯等等,每个人的个性化服务需求不同。此次铁路推出乘意险服务,就是为了适应民众多样化的需求,为旅客乘坐火车旅行提供的一项增值服务。因为不强求全凭自愿,少了一份霸气,多了一丝温馨,尊重了民众实则也是铁路部门懂得自重。
铁路给了民众一种理性风险预判的方案。正所谓“天有不测风云”,意外时时都有机会发生。时下,随着保险商业化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社会保险意识普遍得到提高,人们的投保观念更趋理性、更注重实际、更符合自身需求、更加着眼于自身安全和未来生活。铁路部门尝试让乘意险回归,来补位旅途意外安全保障的空位,也是一种趋于理性和实际需求的尝试。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