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前三季度,全国铁路完成货运量25.3亿吨,同比下降11.4%,完成货物周转量17761亿吨公里,同比下降13.2%。9月份,全国铁路完成货运量2.7亿吨,同比下降15.6%,完成货物周转量1864亿吨公里,同比下降18.8%。(发改委网站10月27日)

对于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的铁路来说,较长时间以来货运量持续下降,不得不让人“刮目相看”。年初4月,铁总就在沈阳现场会上,分析了当前铁路货运面临的严峻形势,并就深化货运改革,加快推进铁路现代物流发展,提高铁路运输综合效益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三季度货运量完成情况“成绩单”的“出炉”,无疑给铁总一系列努力做了个不太满意的肯定。

那么从“铁路货运量下降”的成绩单里,我们该看到些什么呢?笔者认为,一方面货运量的下降反映出了,受国家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的影响,全社会大宗物资运输需求下滑的趋势在短期内不能升温回暖的现实;另一方面也给铁总释放出一个信号,那就是该如何采取有效的机制和手段提高职能部门“走出去”的效果,协调好作为“联动机”的各部门提高效率;该如何针对多变的市场环境,不断动态完善经营机制和经营方向;该如何针对货主提出的意见建议,从减少货损、加强装卸监管、丰富结算方式、完善查询功能入手,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等等现实问题。

铁路货运量的持续下降,对于转型中的中国铁路总公司来说当然是“当头一棒”,但是也未必完全是有弊无利坏事。只是需要“摸着石头过河”的铁总能够客观、正确,理性的思考和看待这个既是危机也是契机的难题,在既有应对措施中,找出有效破解的办法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