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国“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以来,中欧班列如雨后春笋,各地争相开通。以往,中欧之间的货运主要靠空运、海运以及公路运输,空运和公路运输成本高,海运耗时长。中欧班列以其运距短、速度快、安全性高的特征,以及安全快捷、绿色环保、受自然环境影响小的优势,已经成为国际物流中陆路运输的骨干方式。
对于各地政府而言,中欧班列的开通有多重利好。首先,可以加强对外贸易,紧密与国际市场的联系。其次,可以拉动地方产业发展,化解部分产业产能过剩的矛盾,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更重要的是通过开通中欧班列,一旦成为中欧货运的集散中心,将有助于掌握未来“新丝路”的商业脉搏。为此,各地政府对中欧班列不断加大补贴力度,以求在谋取对外贸易利益的同时,也促进当地产业升级。在巨大的利好诱惑下,也产生了不少恶性竞争。为争夺货源,各地中欧班列在政府的大力补贴下大打价格战,可以说是“赔本赚吆喝”。货主也就“货比三家”,哪里补贴力度大就在哪里发货,有些货物甚至舍近求远,绕了一大圈才到达班列始发地,浪费了大量物流资源。可见,各地政府的过度参与和补贴,会扰乱市场的自我调节能力,对少数始终采取纯市场化运作的中欧班列造成很多不利影响。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随着运营经验的积累,规模效应的产生,以及延伸服务的展开,中欧班列的成本将逐年降低,运营3~5年时间就可实现盈利,价格最终会交给市场来决定,届时部分线路或许会“消亡”。因此,不具备条件的地方,不应该在当下盲目开行中欧班列,并不计成本地给予高额补贴。如果一座城市缺乏有国际竞争力的本土产业,地理位置也不合适,就不适宜开运中欧班列,“靠政府补贴从外省招揽货源”必定无法长久,中欧班列终将“断奶”。
中欧班列前景十分广阔,在国际货运中具有极高的性价比。例如郑欧国际铁路货运班列开通后,货主能够在16天之内就接到货物,比空运节省资金80%,比海运节省一半时间,每集装箱比公路运输费用减少2000~3000元。当然,走中欧班列应该是高附加值产品,而不是把本来适合海运的货物硬拉上铁路。据专业人士测算,如果单个集装箱的货物价值超过200万元,那么对业主来说,通过中欧班列运输,就比走海运更划算。
另外,为降低运输成本,我们还必须避免返程跑空车。应该积极的拓宽欧洲货源,在沿途国家增设办事处,将更多国家纳入“货源地”,进一步促进中外贸易平衡。“义新欧”班列就是成功例子。首发“义新欧”班列满载着工艺品、饮品、玩具等义乌小商品运至欧洲,返程班列也将来自西班牙原产地的32个车皮、64个标准集装箱的红酒、橄榄油、汽泡水等回程货带回中国。“义新欧”班列的满载而归给中欧班列带了一个好头,也起到了示范作用。
目前,中欧班列还在成长阶段,在各方的关注下不断摸索。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经营多年之后,中欧班列会日渐成熟,终将成为亚欧板块上的强劲动脉。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