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铁路内部职工享受“2元火车票”的制度饱受民众诟病,尤其是《中国经营报》某记者再次挑起这个话题,并提出如下质疑:1、这种票属于“内部福利”;2、免票的使用范围过大;3、缺乏监管和信息公开。一时间,“2元火车票”又把铁路推向了风口浪尖,难道事实果真如此吗?
其实,2元高铁票为铁路内部职工的“乘车证签证”,只有在因公出差等情况下才能签。而应公出差,也必须在持有工作证、出差证明和乘车证,又称“三证齐全”的条件下方能办理。如果认为是个铁路职工就可随便坐车,想去哪就去那,那简直是“天方夜谭”似的梦话。
首先,民众质疑“2元火车票”,是质疑铁路对资源的垄断性,认为这是搞企业内部福利。大家将铁路归为垄断企业实在太委屈,毕竟它只是现代交通方式当中的一种,人们出行有很多种方式,如飞机、汽车、轮船等,铁路明显不是唯一的出行方式。铁路客票价格一直停留在上世纪90年代,在如今什么都涨的市场经济时代,油价涨了,煤涨了,电涨了,钢铁涨了,整个经济社会也就跟着疯涨了,而同样在这个链条上扮演重要角色的铁路,却依然坚守着最后的阵地,没有在涨声中看涨,只是苦苦地支撑着。由此可见,相比于某些一直赢利却习惯“哭穷”喊“亏损”,时不时搞个“伪听政”意在涨价的行业来说,铁路还算是比较厚道的。所以,无论“2元火车票”出地何种目的,均不能算在“垄断企业福利”这个账本上。
其次,铁路点多线长,往往一个铁路局管辖好几个省的铁路线路,因此每个铁路职工不可能都在家门口工作,他们常常是背井离乡,经常跑“通勤”—— 指从家中前往工作地点的过程。乘火车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工作,而不是一种玩耍,更不是有意的占用公共资源或挤兑民众购票的空间。当铁路员工乘车上班时,如若想要有座位,就必须与乘客一样排队购票,两元并不是车票票价,而是职工签票时缴纳的手续费,是铁路员工上班乘车的一种凭证,这种凭证是与工作证、乘车证一样的功效,工作证证明你的岗位身份,乘车证限定并标明你所乘坐列车的有效区段,签证票确认你可以因公乘坐某次列车而非随意乘坐。这种种限制、规定,可以有效地杜绝免票的使用范围过大。
再次,对于缺乏监管和信息公开的问题,铁路明文规定:“乘车证签证”必须在铁路职工因公出差时,通过在单位开出差票、出差证明,并且与工作证配套,俗称“三政齐全”才能有效,就拿开出差票、出差证明这两项来说,是需要层层审批,严格把关的,而不是随便开的。此外铁路部门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监督、考核制度,从乘车证的审批、填发、使用和丢失均做了处罚规定,同时还有乘车证管理工作的检查与评比制度、铁路乘车证监察制度,日常稽查工作也是相当的严,一但发现违规填发和使用乘车证件的除了经济处罚,严重的还将面临辞退、究责,甚至要对涉及单位进行绩效考核。
在反腐浪潮的当下,反对特权现象、反对腐败,是顺民心得民意,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广大铁路职工也持欢迎态度。然而,盲目猜疑不了解的事物甚至胡乱“吐槽”就有失偏颇了。“妖魔化”的2元车票完全可以讲清楚,根据工作需要依规使用也是完全有必要的。然而,那些不求真相、胡猜乱测甚至恶意中伤抹黑的网络暴戾之气因何而来,原因何在,谁能说得清楚?特别是个别媒体自以为站在道德的“高地”,不问原由的指责,既混淆了视听,也伤害了广大铁路职工的感情!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