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铁路建设有周期长,投资大的特点,国家资本掌握着对铁路的绝对控制权与话语权。但随着中国铁路建设规模与版图地不断扩大,拟投资成本不断翻番爆涨,建设新线里程数不断刷新记录,工程技术难度不断攀升,仅靠国家资本这一条腿来走路,一只脑袋来思考运转,已越来越难支撑庞大的开销和完成铁路经营的艰巨任务。
“火车一响,黄金万两”,可不是一句口号,铁路一直都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命脉,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是结合经济工程、发展工程、民生工程为一体的一项建设性工程。其实国家铁路一直都是支持民资注入的,但一直都是处在“只见门打开,不见客进来的状态”,这是由于铁路建设周期长、投资大,并且民资担心在合资中是否有相应话语权心存疑虑,自主经营、市场定价等方面仍不明确,因此实际效果并不明显,民资投入铁路建设的热情并没有被完全激发。
这一次,随着《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规范非控股合资铁路建设项目管理的指导意见》的出台,这些问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前铁路建设的压力。政策中设置了最低门槛和基本的“准入”体系,让民间资本认识到铁路投资利弊与风险,避免出现因投资“周期长”等原因而中途撤资的情形,避免出现不良资本注入等“洗钱”现象的发生,避免民资罔顾自身实力,盲目扩大投资规模的状况。其次,创造条件扩大民资的话语权,提升民资方的主人翁意识、责任意识,在铁路部门的领导下,让民资成为铁路建设的好“搭档”。
就当前股市这种大起大落的状况,笔者认为,投资铁路不失为一个明确之举,“与其七上八下,哭笑不得,何不七平八稳,心安理得”。投资铁路即稳定,又能帮助改善民生,最重要的是为国家出一份力,何乐而不为呢?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