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新闻 > 铁路评论

醉意而生 忘却悲伤——读《酒店关门之后》有感

2015-08-31 17:41:09来源:用户投稿作者:朱纹娇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深深沉迷于侦探小说的世界中不可自拔。时而为跌宕起伏的剧情而惊叹;时而为主人公缜密细腻的分析而折服;时而为正义与邪恶的纠缠而紧张;时而为人性的多面而感叹。侦探小说就像是一个神秘幽香的世外森林,引人入胜;又像是一只精妙绝伦的万花筒,折射出多样的色彩。

在我的眼中,不同国家的侦探小说各有其独到的魅力。来自日本的东野圭吾通过令人匪夷所思的案件给我们展现出一个个扭曲的灵魂;英国的侦探小说皇后克里斯蒂娜用冷静的笔触、丝丝入扣的分析和干脆利落的剧情赢得了全世界侦探迷的拥护。而今天我想说的这一部小说来自美国作家劳伦斯·布洛克。

布洛克是美国著名的侦探小说家,是当代硬汉派侦探小说的最佳代表。但在他这部《酒店关门之后》,字里行间隐藏不住浓浓的铁汉柔情。他就像是一位忧郁的诗人独步深夜的纽约城,且吟且行,在酒精里品咂暗夜里的犯罪风景。

本书的主人公马修·斯卡德是作者的化身,当然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酒佬。作为一名私家侦探,马修靠给朋友帮忙维持生活。这次,马修一下子接手三件案子,其中还有一件严重的谋杀案。案子的当事人都是饮酒结识的朋友。马修整日奔走,从曼哈顿到布鲁克林。三个看似毫无瓜葛的案件最终走向汇合,随着真相大白,看似平和坚固的关系网络随之分崩离析。

快速的读完这个故事,我合上书,脑海中不禁浮现出马修的身影。消瘦寂寥的中年男子,胡茬、香烟、和沉默的眼睛。

在我的想像中,马修的一天应如是:中午带着宿醉从并不深沉的睡眠中醒来,然后在外卖食物、无聊的电视节目以及啤酒中度过下午。夜色初侵,出门,与最后一缕阳光擦肩而过,走过几个街区,进入第一家酒吧,波本加咖啡,跟酒保闲聊。当话题不再顺畅,威士忌不再温暖,便起身告辞。然后是第二家酒吧。第三家、第四家。当酒店关门之后,还要和相熟的酒保喝几杯“体己酒”。已经凌晨三四点,回到栖身的旅馆。自从和妻子离婚后,就一直住在这里。拖着像从酒精中浸泡过的身体躺在床上,却久久无法入眠。只能看着淡蓝的天色一点一点勾勒出曼哈顿的轮廓。那种无法成眠的焦躁切割着本已破碎的心。最终,马修囫囵睡去。

这样的一天,似乎是一个圈子的缩影。

这个圈子里,背景各异,却殊途同归。岁月在他们脸上刻出沧桑的痕迹,他们各自有自己的事业,不虞吃穿,却在眼底里藏尽了不开心的故事。而最重要的一个共同点是,酒店关门之后,他们无处可去。

“海明威般流畅的叙事,希区柯克般惊心动魄的情节,黑色电影般灰暗的色调,菲茨杰拉德般诗意的悲伤”,有人说《酒店关门之后》是劳伦斯·布洛克最具有文学性的一部作品。诚然,作为一部侦探推理小说,它没有惊世骇俗的案发现场和跌宕起伏的情节起伏,它更像是一杯边饮边品的威士忌,酒滴渐渐溶解进神经,在微醺中,我们明白了真相。没有欢欣雀跃,只有无限感伤。

故事的结局,有朋友间的背叛,有丑恶的欲望,弑妻,抛弃情人,自杀,暴力,不劳而获,不知廉耻,金钱主义。这些阴暗面隐藏在最普通的一群人的平淡生活中,人性的丑恶完形毕露。

曾经的深夜相聚,豪饮到天明的景象不复存在。马修长期流连的几家酒吧先后倒闭、转让、易主。马修也早已不再酗酒,可他变得更加孤独。这种孤独与朋友的消遣排解不了,周末与孩子的相聚排解不了,只有酒精。他在曾经酒里找寻温暖与慰藉,可惜如今当酒店关门之后,他已无处可去。

城市的夜色霓虹之所以那么绚烂,正是因为千万个人的寂寞绽放在灯火阑珊处。

记得有一次,酒保 比利拉马修去公寓里听歌,《last call》。一遍听完,马修要求再听一遍,结果比利一共把这首歌放了三遍给马修听。回家的路上,马修的脑袋里时刻荡漾着那首歌的旋律和歌词:如果我带着醉意出生,我或许会忘掉所有悲伤。

于是,我们又过了一夜,

吟诵表演什么都有, 

每个人都知道他终会孤寂,

当酒店关门之后。 

 

于是,我们干掉这最后一杯, 

敬每个人的欢喜与哀愁, 

但愿这杯酒的劲道, 

能撑到明天酒店开门。 

 

我们踉跄走出酒店, 

像一群麻木不仁的舞者, 

每个人都知道他必须问什么, 

每个人也都知道答案会是什么。 

 

所以我们干掉这最后一杯, 

酒如利刃脑子碎成片片, 

反正答案一点也不重要, 

问题也就无人提及。 

 

我那天心碎不已 

但明天自然又能修补完好, 

如果我带着醉意出生, 

我或许会忘掉所有悲伤。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