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铁路装备首个海外制造基地——中国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株机公司)东盟制造中心建成投产。这是马来西亚首个“铁路工厂”,也是东盟十国中轨道交通装备技术水平最高、生产能力最强的“铁路工厂”。(经济日报)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革命为中心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不仅冲破了国界,而且缩小了各国和各地的距离,使世界经济一体化。

在中国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有很多像中国铁路这样的高新技术企业,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在经济全球化这一过程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使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这一过程中抓住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开始追赶发达国家,也开始走上了经济全球化之路。

在以往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由于实力不同,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往往获利丰厚,而发展中国家所得甚少。因此,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一些最不发达国家往往被排除在经济全球化之外,越来越被“边缘化”,甚至成为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的“新技术殖民地”。

中国的经济全球化之路则不同,以中国铁路部门为例,目前中车株机公司已有3个子公司落地马来西亚,由出口产品升级到建立制造基地,中国中车株机公司在马来西亚实现了由产品输出向产品加技术、加服务、加投资的转变,扩展了自身业务。与此同时,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当地就业,尽管中国国内招工的用工成本并不高,但这3个子公司90%的员工却依然是来自马来西亚当地人。除此之外,中车株机公司还为当地企业提供相关技术和服务支持,足见中国企业促进“一带一路”相关地区及经贸伙伴国经济发展与共同繁荣的诚意。

经济全球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被动接受不如积极应对。参与马来西亚轨道交通装备建设以来,中国中车株机公司已成为其轨道交通装备发展最大的推动者,双方的合作程度日益加深。但外部环境毕竟与国内不同,在合作过程中,如何最大限度的利用好当地优惠政策,妥善处理企业内部两国员工关系,让该中心更好的发挥示范效应等,仍需要铁路部门不断地深入探索。

(曹朋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