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中铁建中非建设有限公司27日在非洲连续签订建设项目订单,总金额近55亿美元;与尼日利亚奥贡州政府签署了城际铁路项目商务合同,总金额35.06亿美元。
近年来,中国铁路走出国门动作频频,显示了中国铁路独特的魅力和实力。同时,这也与国家领导人的外交政策分不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多次在不同的场合宣传中国高铁造价低、质量好、轨道技术高、速度快等优势。
万事开头难。前两年,经过斩荆披棘,中国高铁先后达成泰国“高铁换大米”项目和墨西哥高铁项目,最终却因种种原因流于只言片语,没有成行。这让无数国人为之痛惜不已,深刻反思自己:为什么我们有技术却没有市场呢?
首先, 技术、质量还存在一些问题,不能很好的适应他国所需。中国高铁先后“拜师”阿尔斯通、川崎重工、西门子等高速列车制造商,综合考虑安全、经济、技术等因素,在十年时间里摸爬滚打,研制出适合中国国情的高速铁路。现在,中国的高铁走出国门,与国际接轨,不再是只盯着自己锅内,要放眼看世界,这就要求我们加快科研开发,努力打造适合他国国情所需的高铁,这是根本。
其次,中国高铁还没完全适应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国高铁走出国门,势必要与日本、德国等一些先进高铁企业进行竞争。曾经的他们是高铁国际标准的制定者,世界高铁领域的核心人物。作为后起之秀的中国高铁要想打败他们,只能徐徐渐进,失败中吸取经验,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胜利的那一天不会太远。另一个竞争就是国内南车北车两大企业间竞争。中国高铁不但面临国外的竞争,还面对着两大企业相互竞争,这样不能很好利用资源,一致对外。现在,南车北车两大企业的合并,共同分享各自的成果,减少资源的浪费,使中国高铁走出国门的路更加顺坦。
再次,中国高铁走出国门需要好的时机。随着“低碳”理念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人们发现高铁的环保:资源节约、节能减排、减震降噪——特别高速铁路在住宅区的降噪实质有效的措施,人们越来越青睐于高速铁路,从而世界高速铁路发展引来了“黄金期”。这一两年,美国、俄罗斯、巴西等国纷纷制定规模空前的高速铁路发展计划,中国高铁在世界高铁发展“黄金期”更容易进入各国市场,这真可谓千载难逢的好机遇。
正如文章开头所陈述的,十年努力磨剑,中国高铁走出国门渐入佳境。今后,中国高铁走出国门的脚步会加大,应找准定位,抓住机遇,积极研发更新更高端的产品,使“中国制造”引领全球高铁市场,独占风骚!(蔡燕)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