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巴基斯坦期间,国家铁路局局长陆东福与巴基斯坦铁道部国务秘书、铁路委员会主席帕尔文˙阿格哈共同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铁路局与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铁道部关于开展1号铁路干线(ML1)升级和哈维连陆港建设联合可行性研究的框架协议》。(4月23日交通运输部)

近几年来,想必大家已经看到很多这样的报道。从与泰国的“高铁换大米”计划到链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两洋铁路”项目,从辛苦经营的坦赞铁路到地形复杂的安伊高铁,再到中国铁建与尼日利亚联邦交通部签订的807亿大单。无疑“中国铁路”作为铁路领域知名品牌正在世界范围内被逐步认可,而认可的背后则是中国铁路的三大优势:技术先进,安全可靠;价格低,性价比高;运营经验丰富,每建设一条铁路其标准至少保证20年不落后。自2008年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以来,中国铁路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营业里程、运行速度世界第一,最核心部件百分百“中国创造”。与此同时,中国铁路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绿皮车情愫、“开往春天的列车”、红眼高铁、高铁动卧等等,提升着中国铁路的品格,改变着人们生活的品味。

中国铁路取得的成绩是可喜的,未来发展的道路是充满挑战的。首先世界范围内的铁路建设将带有更多的政治色彩,如何在最大范围内以最快速度打造“中国铁路”品牌不但考验着中国铁路,更考量着中国政府的外交。其次客流、物流运输市场发展方向将更加细化,客流运输将细分为探亲流、商务流、学生流、务工流、旅游流等,物流运输将细分为短途运输、长途运输、快件运输等,能否抓住不同流的特点,提供市场需要的运输服务关乎铁路品牌的兴衰存亡;最后文化是品牌延续的保证,如何适应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追求,形成品牌联想度、美誉度、忠诚度,引起文化共鸣是确保中国铁路知名度与市场占有率必须深思的问题。

品牌建立的常态顺序是先有品牌“认知”,再达到品牌“认识”,最后自然的得到品牌“认同”。因此中国铁路要永续维持品牌高度,就必须不断努力,持续赢得市场的认同。无可置疑,当今中国铁路已深受众多国家的喜爱与信任,然而打造“中国铁路”国际品牌仍然任重道远。不能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更不能寄希望“毕其功于一役”,只有深刻认识到品牌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软硬兼修,坚持“小步走、快步走、不停步”,最后才能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致千里。(文/刘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