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福利水平不断提升,对于残疾人等弱势特殊群体的关心和照顾已经深入到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国家也不断出台各项法律法规,保障残疾人的合法利益。其中《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正式施行,该条例规定“视力残疾人”可携带导盲犬出入公共场所,导盲犬出入公共场所终于有法可依。残奥会首枚金牌获得者平亚丽,在导盲犬“Lucky”(意为“幸运”)带领下,第一次自己登上火车。也许这是一次破例的制度改进,但事实就在最近,中国铁路总公司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发布了《视力残疾旅客携带导盲犬进站乘车若干规定(试行)》,规定将于5月1日正式实施。届时,视力残障旅客可携带导盲犬进站乘火车。

据了解,这是铁路部门自97年铁路客运规程规定“动物及妨碍公共卫生(包括有恶臭等异味)的物品不得带入车内”后,首次允许有特殊需求的旅客携带动物进站乘车。

铁路列车作为一个公共场所,具有运输距离远、旅途时间长、乘车人数多、旅客相对集中等特点,旅客若将动物带上车易影响到其他旅客乘车的安全和舒适感,且易发生其他不确定情况,比如说狗乱跑咬到其他旅客、或是撒尿排便污染车厢环境等因素,这些也与其他广大旅客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铁路制定相关运输管理规程也是合理的。

因此让导盲犬上火车与不让导盲犬上火车确实是一个比较尴尬的问题。但这种尴尬,归根结底就是服务保障的问题。如果铁路部门可为其提供进站、乘车、出站等“一条龙”服务,进站设置“绿色通道”,车上设置专用座席和厕所等全力把服务环节层层传递,保证残疾人等重点旅客出乘火车各个环节的安全顺畅,而盲人旅客确需将导盲犬带往异地的,也可在车站办理托运手续,或许就可以解决问题。

铁路进行制度改革以来,从基础建设、软件管理到服务标准,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如何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切实将“安全出行,温馨出行,方便出行”三个出行服务目标落到实处,避免类似的尴尬这是铁路需要思考的。

此次允许携带导盲犬进入车站,也反映出了铁路部门倾听旅客诉求、急旅客所需、方便旅客乘车的责任心和人性化。在铁路部门继续践行“三个出行”,继续提升服务质量,继续改进规章措施的不断努力下,乘客们的乘车之旅将更加方便、更加舒适、也更加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