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瀑还在山间回响,滚滚列车飞奔在后藏,喜马拉雅捧起哈达,火车通向日喀则,神奇家园,美轮美奂,……”这是笔者有幸听到《火车通向日喀则》第一首歌颂拉日铁路的歌曲。
歌曲描绘了火车通到日喀则之后各族人民的喜悦心情,喜马拉雅山脉山顶常年积雪,恰似被捧起的洁白哈达,“千山之宗万水之源”很形象的描写了当地多山多水的地形地貌,从拉萨到日喀则,山川纵横、河流密布,拉日铁路一路向西沿着雅鲁藏布江峡谷逆流而上,穿越近90公里的雅鲁藏布江峡谷区,遇山开隧、遇河架桥,全长253公里,改变了西藏西南部地区单一依靠公路运输的局面,为众多百姓和游客的出行提供了便利。
没有哪个省区象西藏那样表达了对铁路的极度渴望,在西藏卫视的天气预报栏目片头和公益广告里面都能见到铁路的身影。在西藏传唱的很多歌曲都与铁路有关,比如青藏铁路刚刚通车时的《天路》和之后的《坐上火车去拉萨》都是比较直接的表现了这种情感,在《我要去西藏》MV的一个版本里也加入了青藏铁路的元素,使整个MV的效果更具动感。青藏、拉日铁路的建成通车无疑使内地游客去往西藏游览的路途更加经济、快捷。
西藏地域辽阔,景色秀美,但受制于复杂的地形地貌,交通问题一直是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唯一能让西藏人民觉得自豪的就是自治区境内没有一公里的收费公路(即使是拉萨市区通往贡嘎机场的高速公路也是不收费的),但是这些公路修建年代比较久远,设计等级比较低,拉萨通往日喀则的公路不少路段限速在40公里/小时和70公里/小时之间徘徊,公路限速无形当中等于拉长了城镇之间的时空距离,而拉日铁路的修建通车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这种矛盾。铁路以其全天候、大运量、快速便捷的优势在西藏这个广袤天地里充分得以展现,青藏、拉日铁路也成了西藏各族人民名副其实的安康路、幸福路。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