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注定铁路是不平凡的一年。改革后的铁路部门再一次在亿万国人审视的目光中度过,有期盼、有不舍、甚至有些怀旧,但我们更多看到了铁路负重的努力,执著地前行,或许,一切并非完美,铁路仍应努力。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近年来铁路带给人们期待的大量建设投资,虽然目标尚未终结,但铁路部门曾经庄严的承诺,必然会有所体现。铁路更深切地感受到这份沉甸甸的社会压力。我们看到,刚刚改革后的铁路,无论是探索、萌芽或者星火,多少带给人们一些不一样的感觉和变化。

购票多样之变。服务好不好,首先看买票。如果连票都买不上,无论铁路再怎么变革,那大众们想说爱你还真不易。改革后“铁总”的第一场“清明”首秀,着实在买票问题上着实动了脑筋,在既有网络售票先进技术的条件支撑下,“十八般武艺”不能说样样皆精,但能用上的全部用上,不断辐射的代售点,不断增加的售票窗口,临时“大卖场”,不断增容的电话订票、自动售票、应急售票系统,加之节日期间售票进校园、村镇流动售票车,忙忙碌碌的铁路人让大众欣喜的看到,出行之难在铁路部门的努力下皆成浮云。

车票阳光之变。车票实名制曾一度成为众多网民的呼唤。继前两年广铁、成都实行车票实名制“试水”后,终于推向了全国。尽管,我们尚不能对 “实名制”的利弊作出最终裁决,或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运输高峰期依然存在的“一票难求”问题,但在阳光下运行的售票方式,起码让出行旅客感受到公平公正的定义,当人的尊严写上车票,旅途也就少了一份的担心,多了些心灵的慰籍。

资讯即时之变。说到铁路,有一些人依然面孔紧绷,脑海中立马浮现起“铁老大”封闭、保守、僵硬的形象。果真如此,从改革后的铁路来看“铁总”的谦逊姿态前所未有。按往年惯例,铁路属于运输行业的垄断企业,不愁客源不来,甚至不来压力更小,还搞什么营销宣传。但今年我们从铁路各大车站,媒体、网站、官方微博,不间断地看到铁路出行各类即时资讯,车站新安装的多块大小显示屏随时滚动图定、临客增开、票额等信息,尤其是信息时代下催生的客服中心咨询电话、铁路官方微薄信息发布更是昼夜忙个不停,铁路那扇曾经封闭厚重的大门彻底敞开,铁路图个啥?不为别的,就是真正把过去高喊的便民利民口号落到实处。

组织精细之变。“铁老大”管理曾经以严格但又相对粗放著称。虽然每次都说让旅客“走得了,走得好”,但面对高峰期的汹涌客流,内心深处却在说“能走得了就阿弥陀佛了!”但从改革后“铁总”的“清明”首秀来看,铁路确实在“动脑筋,想办法”了。车站风雨棚,过去一般只有红、黄、蓝三色,且里面较为简陋,而现在除了三种主色调,还有红白相间、黄白相间、蓝白相间,为什么?因为客流逐年增大,列车品类增多,临客密度增加,通过风雨棚细分可以更加组织有序,而里面候车条件明显改善。另一大变化,就是青年志愿者不再是“宣传秀”,固定人马、统一标识、全程服务,“红马甲”、“黄马甲”活跃其中,为这个春天增添了一丝暖意。

变者,天下之公理也。说了如此之多的铁路变化,并非表示铁路就一好百好,或许,在一些服务理念、服务方式和服务环节,铁路还有不少不尽如人意之处,旅客依然存在这样或那样一些抱怨和委屈,但凡事看主流、看发展,起码,人们看改革后“铁总”的诸多变化,已经呈现出许多光明和希望,这一变化定将随着“十二五”计划发展的深入而变得越来越好,让更多的旅客在旅途中享受着春天般的温暖,我们坚信,这一天不会太远!(李巍)